一种“生”于南亚,“长”于欧美,对诸多广谱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超级细菌”,现已来到我们身边。26日,中国疾控中心在京通报:我国也发现了3例感染了带有NDM-1基因的“超级细菌”的病人,两位是宁夏的新生儿,现已治愈出院;还有一位是福建的83岁的肺癌患者,现已因癌症去世。
“超级细菌”,是依据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在我们滥用抗生素的环境中,而横空出世的,请警醒!
采访专家: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传染病流行病学教授喻荣彬博士
抗生素是“道高一尺”
超级细菌的产生,缘于我们用抗生素来杀灭病菌以治病。
病菌,就是能使人或其他生物生病的细菌。
细菌一般是单细胞,细胞结构简单,多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细菌分裂时,菌细胞首先增大,染色体复制,细胞壁横向分裂,一边一个染色体,这样就形成了两个子代细胞。在适宜条件下,多数细菌繁殖速度极快,分裂一次仅需时20~30分钟。
细菌还以遗传重组的方式进行繁殖。即单个细胞通过突变、转化、转染、细菌接合等方式获得新的“遗传微粒”脱氧核糖核酸(DNA),发生遗传变异,形成新的细菌,然后再通过二分裂方式,将重组的基因组代代传下去。
人类为了治病,发明了抗生素,不同的抗生素具有不同的杀灭病菌的能力。如,青霉素会使病菌细胞壁变得虚弱,无法阻挡水分,使细胞吸水膨胀,爆裂而死;有的抗生素可干扰细菌细胞内部或表面的酶的功能;有的抗生素是攻击细菌的单染色体,干扰它的DNA,扰乱它的再生能力,阻止它在人体内快速繁殖、横冲直撞。
细菌被逼“魔高一丈”
达尔文的“物竞天择”,是自然法则。当抗生素出现后,细菌开始非常“聪明”地“研究”抗菌药物,创造着自己的生存之道。
所有抗菌药对细菌都是“攻其一点,不计其余”,有明确的“标靶”。于是,有些细菌就学会了改变自己,让抗生素认为自己不是它要消灭的敌人——“标靶”,而放过自己,从而使抗菌药物无法起作用。细菌“偶然找到”的对付抗生素的方法有很多种,最厉害的一招就是细菌产生一种物质,使抗生素分解或者失去活性,比如NDM-1产生的金属——β-内酰胺分解酶,可分解β-内酰胺环结构,从而使绝大部分抗菌药失效。
有的细菌还会很聪明地将耐药基因编码一个“通道”,安置在细胞膜上,将进入细菌细胞的抗生素排出,使抗生素浓度低于致死剂量。
每一种抗菌药物进入临床后,伴随而来的就是细菌的耐药,即细菌在药物高于人类接受的治疗剂量浓度下,仍能生长繁殖。于是,1960年,出现了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990年,发现了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耐链霉素的“食肉链球菌”;2000年,出现了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西力欣等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达100%的绿脓杆菌,以及对西力欣、复达欣等16种“高档”抗生素的耐药性高达52%~100%的肺炎克雷伯氏菌等。
- 2011.01.08
- 2010.11.19
- 2010.11.25
- 201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