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DM-1”所向披靡
称“NDM-1”为“超级细菌”并不准确,因为它不是细菌而是基因。在各种细菌中的NDM-1是以DNA的结构出现,因此被称为质体才合适。
2010年8月,英国和印度的研究者称,他们在一些赴印度接受过外科手术的病人身上找到了一种特殊的细菌,这种细菌含有一种酶,它能存在于大肠杆菌等不同细菌DNA结构的一个线粒体上,并让这些细菌变得威力巨大,对几乎所有的抗生素都具备抵御能力。
其实在2009年,卡迪夫大学的研究者蒂莫西·沃尔什就已经在一名瑞典病人感染的大肠杆菌和肺炎杆菌中确认了这种酶的存在,并将之命名为NDM-1。
NDM-1几乎可以跨越不同的细菌种类,也就是说它可以广泛地存在于各种细菌的DNA中。通过“质粒交换”,它可在细菌中自由复制和移动(现阶段多出现在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氏细菌内),从而使自己拥有传播和变异的惊人潜能。
NDM-1基因之所以引起医学界的深切担忧,是因为此种基因产生的抗药性,能够抵御除了替加环素和多黏菌素外的所有抗生素;在某些病例中,则可以对抗所有抗生素。也就是说它可使各种病菌变成“超级细菌”,令“超级细菌”可以广泛传播。
诞生地主要在医院
超级细菌,如此抗药,让人十分恐慌,但专家认为,大可不必如此,因为现阶段,它还只是“感染”,而非“传染”,不会像流感等传染病那样在人际间大范围地暴发、传播。而感染,也主要发生在医院,被感染的一般也只是慢性病患者、年老体弱者和婴幼儿,以及手术患者等。
医院为何是炼就“超级细菌”的熔炉?原因是,被病菌感染的病人到医院了,医生用抗生素给他们治病,病人的内环境对细菌来说,立刻恶劣起来。
各种各样的被病菌感染的病人汇集到医院,总有人携带着对某种抗生素有抗药性的细菌,病人间可能交叉感染,为细菌“邻里互助”,进行“质粒交换”提供了方便,于是抗药菌不断地升级换代,一个个“超级细菌”就诞生了。
到医院的病人机体抵抗力本来就弱,于是给了超级细菌“感染”的可乘之机。
研究发现,在医院内感染MRSA的几率是在院外感染的170万倍。美国的詹姆斯·沃勒考特在两年前,因为膝盖脱臼到医院做手术,MRSA通过术后留在膝盖中的钛钉侵入他的身体,坏死的肌肉几乎让他瘫痪。在美国,像沃勒考特这样在住院时遭遇MRSA的每年有近10万人。
“携带NDM-1基因”的“超级细菌”之所以会“生于南亚,长于欧美”,就是因为欧美人爱到印度等南亚国家去,做价格低廉的肾脏移植手术、骨髓移植手术、透析、生产、烧伤治疗或整容等手术。
- 2011.01.08
- 2010.11.19
- 2010.11.25
- 201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