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医药新闻 > 正文
消化能力接近临界点 医药进出口面临汇率变动挑战
www.yongyao.net  2010-11-2 11:16:19  来源:中国医药报   责任编辑:tgf
分享到:

在华外资难以幸免

在经济学人士看来,美国对我国汇率施压,主要是从单边贸易出发,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是许铭指出,现行的国际贸易统计方式还是基于原来易物交换的“国际贸易”概念和理论,这种统计方式实际上已经落伍,不太符合现行贸易的实际。  以我国医药产品出口为例,2009年外资企业出口额占到我国整个医药出口额的20%左右,其中美资企业数量在外资企业当中占了一半以上。也就是说,在我国医药类产品对美顺差中(2009年对美顺差为26.77亿美元,今年1~8月份对美顺差为24亿美元),美资企业扮演了相当“吃重”的角色。此外,原料药是我国医药类产品出口的大头,但利润微薄,在利润相对较高的高端产品中,外资企业贡献不可低估。以制剂出口为例,排在首位的是辉瑞制药,其旗下子公司辉瑞苏州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位列第三,礼来苏州则位居第五;而在医疗器械和设备出口方面,外资企业所占的比重更大,如美敦力医疗用品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圣犹达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就分居第二和第六位。

“也就是说,在中国医药类产品出口当中,外资企业不仅在数量上占较高比重,在最盈利的高附加值产品方面其贡献更大。”许铭说。

医保商会的统计数据也显示,2009年我国西药类出口为192亿美元,其中原料药出口166亿美元左右,约占整个西药类产品出口的86.45%;成药出口约为12亿美元,生化药出口14.5亿美元。而在西药制剂有出口实绩的1299家企业中,外商投资企业为181家,只占据我国西药制剂出口企业总数的14%,但其出口额比重却高达51.92%。

许铭指出,这也表明随着国际贸易一体化进程加快,各国经济已经体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态势。“这也跟跨国公司现有面貌有关。公司内贸易、公司部门内贸易和公司产品内贸易已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代了原来的两国之间货物交换关系。医药行业是我国较早开放的行业,在华外企生产产品大多都是返销到原有国当中。”许铭说。

许铭指出,这种现象在其他行业也或多或少存在,中美贸易出现顺差,实际上有相当部分是在华美资企业所为。“人民币升值实际上对美国企业影响也很大,受损的是双边。”

出口企业面临洗牌

“一般来说,提高出口价格是外向型企业在应对汇率变化时最常用的方法,一是为了消化不断上涨的生产成本;二是为了应对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保证企业的利润空间。但是此种方法对企业的议价能力要求较高,仍需慎重。”专家称。

针对业内有人建议采用其他币种结算、改变出口途径等,张总表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波动,也会引起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波动。将产品改销非美元结算市场,也存在“市场不是说马上转就转得过来的”困难。在他看来,医药产品出口往往需要经过欧盟或者美国FDA认证,国内目前很少有企业的产品能够同时获得两种认证。同时,产品销售与销售渠道紧密相关。销售渠道的建设并不是一日之功。

当然,企业也可以利用金融工具和贸易结算方式化解汇率风险,如使用银行的远期结售汇、外币兑人民币的掉期业务等汇率工具;也可采用包括“长单变短单、大单变小单”、实行梯度报价、协商使用浮动汇率等办法来规避人民币升值风险。

不过在专家看来,这些方式只是技术处理,对企业彻底摆脱现有困境意义不大。医保商会秘书长崔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大部分中小公司并不能通过金融工具避险。“目前一些大企业或是议价能力较强的企业,在市场上具有独特性,双方可以通过协商谈判共同承受汇率风险,而大部分企业的话语权比较弱,风险分摊话语权比较小,汇率升值将带来直接损失。”

许铭也表示,在我国从事医药进出口的4.6万家企业中,有出口实绩的大概有3万家,其中出口额在1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不到4000家,约占13%,其他大部分是中小型企业,这样的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差,禁不起汇率如此之大的波动,可以预见的是行业新一轮洗牌将出现。对于我国医药制造企业来说,进行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成为当务之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