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可能会成为未来“重磅炸弹”的新药专利技术,以6000万美元(约合4亿人民币)代价,从上海生命科学院易主,跨国药企赛诺菲-安万特将其收入囊中。
“这是上海生科院首次与跨国药企签订重大的生物技术药物技术许可合同,这个交易金额,在国内基础科研领域很少见。”11月29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下称上海生科院)副院长吴家睿表示,上海生科院跟企业之间的合作一直很多,“小打小闹”的技术转让过去也有,但6000万美金的大手笔交易金额,是头一遭。
而这个巨额技术转让合约的背后,既凸显跨国药企寻求研发外部合作的路径,同时也将国内医药企业新药研发窘境暴露出来。
共享风险和收益
赛诺菲-安万特亚太区研发中心总裁江宁军表示,在获得上海生科院的授权后,赛诺菲-安万特将负责对这个专利进行继续开发和产业化应用,并尽快进入临床研究,初步估计需要2年左右时间。
这个由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发明的蛋白抗肿瘤药物的专利与技术,被国际肿瘤生物学权威杂志《癌细胞》以11页篇幅报道,并随刊配发了由两位美国科学家撰写的2页评论,称中国科学家所做工作乃“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研究"必读"”。而让多家跨国制药集团心动原因还在于,这种药理机制具有“广谱性”,几乎适用于所有肿瘤类别,特别是目前尚无明显针对性药物的肝癌这也是中国高发病种。
这项原始创新成果的专利保护范围将涉及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据乐观估计可望发展为一种“重磅炸弹”级别的药物,即每年销售额进入10亿美元门槛的畅销药。
最终,法国药企赛诺菲以合同金额6000万美元外加未来销售额提成的高价拿下。不过,这6000万美元并非一次性支付,而是根据新药研发的不同节点步步推进,多次支付。同时,如果新药上市,达到目前同类药物的销售水平,上海生科院就可以连续多年获得每年数千万美元的销售提成。
“与很多外资企业不同,赛诺菲不是在中国自建研发大楼,而是选择和国内顶尖的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式研发。事实证明,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江宁军对记者表示。
2008年,赛诺菲-安万特就与上海生科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研发癌症、糖尿病和神经系统疾病领域开发创新药物。此次缔结交易合约,正是2年来战略合作成果。
“这是一种聪明的做法,可以节约科研设备与人才等投入,也可以避免前期风险。”吴家睿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研发策略的一大背景在于,目前新药研发日趋艰难,成本也高企难下。对于跨国药企而言,越来越倾向于外部合作和收购,他们希望建立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的研发合作模式,以进一步降低风险和成本,提高效率。很多跨国药企都专门设立了投资部门,目的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潜力新药,补充企业产品线。
- 2010.12.02
- 2007.11.07
- 2010.09.30
- 201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