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医药新闻 > 正文
中国医疗改革进“深水区”
www.yongyao.net  2010-12-30 15:23:40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tgf
分享到:

“超级细菌”现身

事件回放:10月26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报了3例携带NDM―1耐药基因细菌的病例。其中1名老年携带者已经死亡,但其主要死因为晚期肺。专家介绍说,这种细菌俗称“超级细菌”,对临床常用的大多数抗生素都具有耐药性,短期之内没有对付这种细菌的办法。

点评:

“超级细菌”乍听是“外来物种”,实际上,我们每个人可能都对它的产生贡献了一份“力量”,那就是滥用抗生素。

抗生素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帮助人类战胜病菌;另一方面,它打开了“潘多拉盒子”,把“超级细菌”释放出来了。我国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不容乐观,平均每人一年使用大输液的量为8瓶,医生给病人上“三素一汤”(抗生素、维生素、激素、葡萄糖)是家常便饭。

抗生素滥用是由药企、医生、医院共同制造的,当然也离不开患者的错误观念。只有切断利益链条,才能从源头上遏制“超级细菌”。

11月11日至25日,本版推出了“直击抗生素滥用”系列报道,对抗生素的滥用现状、原因、出路进行了报道。

遭遇“血荒”

事件回放:10月底,青岛、南京、北京等全国多个城市血库告急,昆明更是出现10年来最严重血库告急,引发了各界关注,被称为“血荒”现象。为此,卫生部部长陈竺带头献血,广大医务人员积极响应。11月初,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认为,用血紧张不是“血荒”,内地临床血液供应的情况已快速好转。

点评:

血库告急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只不过今年献血人更少了,以至于献血量不够用了。我国献血人群90%都是农民工和大学生,为什么大部分人不愿意献血呢?原因很简单,很多人担心献血会感染疾病。这说明,献血的基本常识还未得到普及,公众的健康素养有待提高。

公众对献血疑虑重重,有关部门缺乏有效的回应,也是引发“血荒”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把公众的献血热情引导好、保护好,才是告别“血荒”的治本之策。否则,明年“血荒”未必不会卷土重来。

中医针灸申遗

事件回放: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审议通过中国申报项目《中医针灸》,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点评:

中医针灸成功申遗,是对中国乃中医针灸起源国的确认。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医针灸并非获得“免死牌”,也并不意味着由此就得到必然的保护。申遗成功不是荣誉,而是压力。中医针灸列入代表作名录,有助于督促我国履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缔约国的责任和义务,在《公约》框架下做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促进国家对针灸文化传承和保护研究的投入,使其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中医针灸申遗成功,只是为中医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中医保护、传承和发展任重道远。 

疫苗事件

事件回放:今年3月,有媒体报道山西省近百名孩子致死致残,病发前均注射过疫苗。卫生部、国家药监局对该事件进行调查后认为,报道中列举的15名患儿均有疫苗接种史,但均未接种过报道中所说的“贴签疫苗”。调查中并没有发现“贴签疫苗”存在安全问题。

9月11日至20日,为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的目标,我国对1亿多名儿童实施麻疹强化免疫

点评:

疫苗作为一道重要的疾病防线,其功能早已被国际社会认可。但是,近年来媒体上一些关于疫苗事件的不实报道,导致了部分地方疫苗接种率的下降。

其实,疫苗有点“冤”,因为问题不在疫苗本身,而在于公众健康知识的缺位。作为媒体记者,需要用专业的视角反映真相,客观、公正、全面地报道疫苗事件。而作为卫生行政部门,也应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回应公众质疑,把疫苗接种的好事办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