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是肠内营养(EN)最常见的并发症,它可直接影响肠内营养的效果和应用,是困扰肠内营养的主要问题。
原因多样 肠内营养患者腹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当患者存在低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小于25mg/L)时,可引起吸收不良性腹泻。
第二,肠道的大多数感染均会引起患者腹泻。常见的细菌感染包括难辨梭菌和假膜性结肠炎;病毒感染包括巨细胞病毒。
其中,难辨梭菌是肠内营养最常见的感染,由难辨梭菌所致的腹泻,患者此前均接受过抗生素治疗。营养物输入小肠会增加难辨梭菌感染的危险性,胃酸可拮抗难辨梭菌感染,使胃内管饲患者难辨梭菌感染的发病率降低。
第三,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的病理生理变化之一是十二指肠肠壁的显著增厚、管腔变窄,从而导致营养物、水、电解质的吸收不良。此外,当糖尿病患者摄入人工甜剂、肠道细菌生长过度、外分泌性胰腺功能不足均可出现腹泻。
第四,头孢类抗生素、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克林霉素等抗生素类药物能降低结肠内消化纤维和短链脂肪酸所必须的细菌数量,从而引起腹泻。此外,β2受体阻滞剂、咖啡因、H2受体拮抗剂、化疗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等也可直接引起患者腹泻。
第五,肠内营养物配方不当,包括温度、渗透压、脂肪含量、输注速度和部位等不当时,也可引起患者腹泻。
如何预防 如何避免患者在肠内营养后发生腹泻?
可以适量应用食物纤维,因为饮食中所含的适量的纤维,可增加结肠中大便的稠度并使大便结成块状。并且可降低脂肪摄入,以防脂肪含量高的肠内营养物增加对结肠的刺激,从而发生腹泻。对于肠内营养物的浓度,以往认为,营养物配方应作1/2或3/4稀释,但这一观点现已被废弃,如今认为营养物的高渗透压不引起腹泻,因此目前,所有的营养液均以原浓度输入,不作稀释。
2型糖尿病患者或其他原因的胰岛功能不全患者腹泻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危险性高。当腹泻被怀疑为是肠道细菌过度生长所致时,国外有专家推荐试验性地应用抗生素治疗。
若患者大便细菌培养为阴性时,可考虑应用抗腹泻药。当肠内营养为持续性时,抗腹泻药物应分为均等剂量在24小时内持续性输入,而不是一次性输入或间断输入。如果腹泻被确定为分泌性而不是渗透性,生长抑素则是首选药物。
肠内营养的温度易受室温、营养液的量、营养管的粗细等因素的影响,在配置及使用过程中,应避免各种影响因素,以保证营养液的适宜温度。在肠内营养支持早期,有些易出现腹泻的患者,多数经减慢滴速、给予对症处理后好转,经泵持续滴入方式,全天量16~24小时均匀缓慢输入,可明显减少或缓解腹泻的发生。
- 2010.11.17
- 2010.11.18
- 2010.11.24
- 201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