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 展
试点工作成效多
根据《工作方案》的实施计划,卫生部于2010年10月、11月对试点医院的工作进行了初步评估,并总结了取得的初步成果,表现为:北大人民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大连市中心医院、深圳市南山医院等多家试点医院建立了临床路径电子化系统,进入路径管理的患者数量显著增多,仅北京11家试点医院就有19个专业、80个病种、4664例病例进入路径;在保障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的同时,济宁医学院、陕西省人民医院等试点医院还建立了图文并茂的患者版临床路径,通过简洁易懂的介绍,让患者明白每天应该做些什么,增强患者配合治疗的主动性,从而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并改善了医患关系。
瓶 颈
信息化程度低
据卫生部消息,临床路径管理是近期内要加快推进的重点工作之一,今年年底之前还将再下发100个病种的路径,预计明年在全国三级医院推行。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任重道远,”王杉院长介绍说,“除了技术上需要持续不断的改进,信息化建设不够是进一步推广临床路径管理的障碍之一。”据统计,全国有临床路径管理软件的医院仅有5%。
“无论是做好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还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都必须同时加快推动临床路径信息化建设。这是刻不容缓的。” 王杉强调,“否则,没有信息化建设,临床路径管理会陷入形式化、僵化。”
案 例
北大人民医院构建学习型临床路径管理应用系统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拥有较为完善的临床信息系统,在接受卫生部开展临床路径电子化管理示范项目后,医院将临床路径嵌入到电子病例中,构建了学习型临床路径管理应用系统。截至2010年10月,已制定58个路径,共有2001例病例进入临床路径管理,覆盖17个临床科室。
王杉介绍,为了在实际操作中便于临床医生、护士等一线人员的使用,就要以不改变医护的习惯为原则。在该学习型管理系统中,临床路径模块以医嘱为基础,允许医生选择、添加、删除、组合医嘱,这些医嘱以及病人信息传送至临床信息管理系统,自动与相应路径进行匹配并按时间顺序在呈现出来,这有效地确保了医生在路径指导下自动地规范化诊疗。
在病人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中,诊疗行为与路径的偏差即变异都得到跟踪。如果出现变异,医生必须填写原因才能继续下一步的治疗。
“临床路径在规范医生的行为,但是他们并不需要知道这些表单。”系统自动统计患者数量、住院天数、费用等指标,输出统计报表为路径评估、改进以及医疗质量的管理提供依据。
系统还可以自动生成新路径,供制定临床路径的专家讨论。每一个病例都是一个数据,积累起来为临床路径的制定提供依据。从这个角度看,人民医院的所有病人都进入了临床路径。
“我们还有很多要做、要改进的地方。”王杉解释说,医院目前在开发护理版的临床路径,对不同护理级别给予最佳的护理,这将给患者本人带来更多切身的利益和感受。
“还可以增加提醒功能,例如出现变异的情况立刻给临床医生反馈,这将有效地降低医疗失误。”
核心提示
临床路径管理重在控制成本和费用,并不意味着医疗费用持续降低。实际上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疾病检查、治疗、用药的成本都在增加,医疗费用的上涨是必然的。这是医疗费用上涨的主要因素。但是,目前某些经济政策扭曲了医院和医生的行为,“过度医疗”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和医疗费用的过快上涨。实施临床路径管理,通过控制医疗行为来避免“过度医疗”,进而改善“看病贵”问题。
并不是所有的疾病都有临床路径。即使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医疗发达的国家,能够按照临床路径走的病例数也仅有20%。从目前的研究结论看,治疗有一定模式可循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适用临床路径,例如剖宫产、阑尾炎手术,而罕见的或者病情变化复杂的病例并不适用。即使进入了临床路径,中途退出的情况也是非常普遍的。
- 2010.11.18
- 2010.11.18
- 2010.11.23
- 201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