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新年伊始,卫生部就发出消息称今年的医改重点为优先发展县级医院,并选择300个覆盖县域人口较多、基础较好的县医院开展综合改革试点。香港医院管理研究专家庄一强非常赞赏这一做法,他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关键在于推动目前在整个医疗体系中占大多数的县级医院的改革”。
县域居民普遍存在“诊断去三甲,治疗回基层”的现象
健康报:国家将医改重心下沉到县级医院,对此,您持怎样的看法?
庄一强:我很高兴看到医改能有这样的发展趋势。中国大陆的2万多家医院中,综合性三甲和专科三甲医院的总数为1000多家,而县级医院的数量则超过了6000家,服务的人口总数也达到了9亿。要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关键在于推动目前在整个医疗体系中占大多数的县级医院的改革。
中国县级医院如果不能完成转型,新医改的成功就只能是一句空话。通俗地说,如果在一个班级当中,平时成绩在95分以上的学生有5人,80~95分的大约有15人,而始终在及格线上下徘徊的学生有30多人,班主任想要提高全班的平均成绩,就必须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这30多个人身上。
健康报:作为非内地的第三方研究机构,您所在的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是怎样看待近年来内地县级医院整体的生存和发展现状的?
庄一强:此前,我们对大陆的100多家县级医院做过一次问卷调查,并以区域分布相似的13家中小型三甲综合医院为参照组进行了分析研究,基于此次调查推出了几篇系列调研文章,其中一篇为《转型期基层医院生存与发展特征分析》。总体来看,基层县级医院目前的生存状况还相对较差,技术落后、医疗设备差、医护配比不合理、科研能力弱。但是,县级医院近几年的发展也是很迅速的,医疗设备投入迅猛增长,人员结构优化速度快、力度强,为基层医院改变不佳的生存现状提供了支持。
从调查数据看,基层县级医院的年床均门急诊人次数只有参照组的65%,而年床均出院人数则略高于参照组,这说明县域居民普遍存在“诊断去三甲,治疗回基层”的现象。无论在技术还是设备上,县级医院都要落后于三甲医院,而基层医院与中小型三甲医院的门急诊次均费用没有太大差异,患者在“趋高性”就医心理的驱使下,普遍选择到三甲医院进行诊断。治疗阶段,由于在基层医院治疗的医药费用报销比例相对较高,报销难度相对较低,同时在基层医院治疗住院时间短,也省去了家人住院陪护的劳顿,所以在基层医院具备治疗条件的前提下,患者往往选择到基层医院住院和治疗。
对基层医院医疗设备资产分析发现,不管是每床医疗设备还是医疗设备占固定资产比例,研究组均与参照组存在明显差距,基层医院医疗设备资产存量明显低于中小型三甲医院。基层医院医疗设备落后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患者对三甲医院卫生服务的过度利用。
在人员配备方面,基层医院医生与护士数量的匹配不合理,1名医生尚不能匹配到1名护士,而参照组1名医生则能匹配到近1.5名护士。学历结构上,基层医院高学历人才(博士、硕士)的比例明显低于参照组,造成基层医院高学历人才比例较低的原因除了收入差距和职业发展前景的差距以外,由于基层医院作为三级医疗服务网络的一部分,主要收治多发病和常见病,对于想在专科研究方面发展的医生吸引力不足,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对基层医院发表科研文章数量分析发现,基层医院医生人均在各级期刊上发表文章数量均低于参照组,尤其是国家级和省级期刊文章数量。值得一提的是,对中国东部四个典型经济区进行分析发现,广东省基层医院科研能力评分只有0.78分(满分5分),位居全国之末,但其生存状况则处于全国前列。因此我认为,在我国现有体制下,不同层级医院承载着不同的职责和任务,过度强调基层医院的科研能力反而会影响基层医院主要业务(医疗)的开展,最终影响对居民医疗服务的提供。
- 2011.02.19
- 2011.02.09
- 2009.04.13
- 2009.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