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胡椒原产于印度西南部的热带雨林中,唐代传入中国,在我国的云南、广西、广东都有种植。胡椒入药的历史在《唐新修本草》中就有记载,说胡椒“温中,去痰,除脏腑中风冷。”那时还没有癫痫的病名,而是将癫痫的症状归为痰证。可见,我国唐代的药物学家已经发现了胡椒治疗癫痫的效果。
在一个叫大勐龙的中缅边境小镇,北京知青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当地许多百姓家门口,都挂着一个扎满小孔的白萝卜。据当地的村民介绍,每当镇上有人得了“羊角风”,镇里就会推荐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在白萝卜上扎49个小洞,每个洞里放一枚白胡椒,在屋檐下风干后,煮水饮用,就可以控制癫痫病的发作。
当这个故事越过千山万水传到首都后,引起了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周正新教授的高度关注。科学家的敏感和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天性,使他们迅速地组织起来,进行了详细的药理分析,发现具有抗惊厥作用的是小洞中放置的白胡椒,而不是白萝卜。于是,他们从白胡椒中提取了抗惊厥的主要化学成份——胡椒碱衍生物,通过当时的北京医科大学试验药厂(也就是现在的北大药业),研制出胡椒碱类的新型国产植物类治疗癫痫的药物——“抗痫灵”,并在北京的部分医院开始了临床观察。
结果表明,抗痫灵的综合显效率为83.3%。同时选择了一定比例的儿童进行了临床观察,成为国际首个以儿童为对象进行临床观察的抗癫痫药品,充分证明了该产品的低毒性和安全性。
随后,以人民医院周正新教授、北大医院王丽教授为领导的研究人员针对“抗痫灵”的药理、病理、毒理、临床等情况,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了20多篇学术论文。产品先后获得了全国第一届科技大会科技成果奖;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精神病与中风研究所(NINDS)的认证,成为我国又一项获得国际认可的科技成果。
2009年,周正新教授的夫人、北京人民医院的医学专家张津萼与其他五位曾经参与该产品研究的老教授,给北京市教委、卫生部写信,表达了他们对国产抗癫痫药品——“抗痫灵”重新上市的期盼。而今,“抗痫灵”已经更名为“伊来西胺”片。作为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植物类药,胡椒碱抗癫痫新药正以崭新的面貌重新走向临床。
现在,更加全面的临床研究已经展开,同时正在申请国家专项资金投入到“胡椒碱抗癫痫”的系列研究中。我们期待这项研究能够与替代氯喹治疗疟疾的新药“青蒿素”媲美,成为我国在全球医药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 2011.01.19
- 2011.03.17
- 2011.03.17
- 201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