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医药新闻 > 正文
“劣”迹斑斑中药材:农残超标 以次充好
www.yongyao.net  2011-3-21 13:23:56  来源: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candyxie
分享到:

药典过期?

指导药典的长期落后是中药材行业乱象的另一个根源。

2005版的中国药典,当时只列了七八种药材需要检测,很多只查灰分、浸出物,即使在2010新出版的中国药典中,对农药残留也并无太多国家标准。

由于药材原理的科学研究普遍性落后,对中药材有效含量的研究也迟迟跟不上产业发展的脚步。以党参中的炔苷和当归中的阿魏酸为例,在各种含量比例间何种有效,还很难解决。

市场化大潮已然改变了中药材的格局。优等药材供出口,去日韩不是出口吗?中等药材进医院、进药厂,这早是众人皆知的事实。

产业化造成的周期性供不应求,一度影响到了药材的品质。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所长王峥涛回忆说,他读博士时,药材收购站还实行统购统销,当时大小、颜色、年份不对,不符合的一律不收。而现在,如此做的企业几乎凤毛麟角。

一个例子是,中天集团的一份调查发现,甘草、大黄三年生以上质量才能达标,但大部分药农为了提高经济效益,遇到价好的年份把二年生药材采收入药。而这些产品,都被视为正常药材,最后进入到药材市场。

虽然争议中的“壮根灵”一直让学者们耿耿于怀,但人们不得不承认,中药产业化后造成的供应危机,无疑将迫使他们更为重视激素类生长调节剂。

而农民和商户,并不认为使用它有什么危害。由于中药材有效含量的研究和国家标准仍停在较低水平,人们根本无法通过检测评估它的危险,更遑论说服他人。

监管失灵

加工流程和市场流通监管的双重失灵,则加剧了药材的安全危机。

以中药饮片为例,在药材市场上,许多加工饮片的人缺乏资质早已是不争的事实。由于缺乏经验,一些饮片加工者,将药材或泡或浸,一方面使有效成分被稀释甚至被浸出;另一方面,一些流通中过剩后霉变的饮片,也可以通过一家一户的再加工重新流入市场。

专业市场的监管失灵加剧了局势的恶化。“药材专业市场是造假专业户,”这几乎已成公开的秘密,2003年柴胡价格暴涨时,许多药商就开始挑选形态相近的产品,以次充好。

在全国17个专业批发市场,掺假、再加工的情况十分严重。由于独活、欧当归的掺入,岷县当归经过千里跋涉,在安徽亳州切片损耗后,竟比原产地的价格还低。而甘草由于品种多元,也遭鱼目混珠,直接影响到品质。

有时原料是25元的当归,切成片后价格往往变成十七八元,而这样的掺假行为,老百姓几乎无法辨别。

另一种行为更为恶劣,在山东、河南的金银花中,硫酸镁等加重粉,就被广泛使用,可加重五六倍。而装小童草的大麻包,在加重后甚至能从10公斤变成40公斤。而在中成药进货环节,药企的采购员为吃回扣,对这样以次充好、掺进杂物的行为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只有在中成药的市场,人们才能找回一点珍贵的安全感。为了保证产品安全,中成药药企往往被要求自建种植基地,在加工过程中多次检验,实行严苛的流程控制体系——而这一切,不过是因中成药的生产与化学性的西药更为相似而已。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