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医药新闻 > 正文
发改委剖析药品“降价死” 部分基本药物将统一定价
www.yongyao.net  2011-3-16 10:25:44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candyxie
分享到:

国家发改委剖析药品“降价死”

部分基本药物将国家统一定价

药品价格管理正在酝酿变化。今年,将有一批基本药物实行国家统一定价。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医药价格处处长宋大才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对部分经过多次招标、价格稳定、供应充足的基本药物品种,国家发改委将会研究制定国家统一价格,从而避免企业恶性竞争可能带来的质量风险,“现在正在研究如何遴选这些药品品种,今年肯定会选出一批基本药物由国家统一定价。”

目前,基本药物实行的是国家限价政策,由国家发改委规定其最高零售价格。在各地基本药物的招标采购中,中标的基本药物价格并不一致。

按照目前的基本药物招标办法,所有基本药物招标实行双信封制,参与竞标的企业要先通过技术标也就是药品质量关的审查,然后才能进入商务标的竞争。在商务标的竞争中,最大的竞争砝码就是价格。

这样的招标方法曾被不少医药协会和药企批评,认为造成了药厂恶性竞争,造成基本药物质量隐患。

“如果部分基本药物实行国家统一价格,今后基本药物的招标将从双信封变成单信封。药厂将有望从价格竞争转变成质量、服务竞争。”宋大才说。

不仅基本药物定价机制在发生变化,本月底,今年首次药品降价也将拉开帷幕。

药品“降价死”是否假象

从3月28日开始,将会有162个品种的药品正式进入降价通道。

这162个品种主要是用于治疗感染和心血管疾病抗生素和循环系统类药品,涉及近1300个剂型规格。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说法,调整后的价格比现行规定价格平均降低21%,预计每年可减轻群众负担近100亿元。

这个消息公开后,一些国内药品生产企业抱怨,一些外资药品生产企业有意见,公众则怀疑,这样的降价能否真的减少药品支出。

在以往药品降价过程中,一降价就导致廉价药消失的说法颇有市场。

“药品降价是否真的会带来‘降价死’的问题?”国家发改委有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带着这个问题多次去药店进行了解。结果发现,由于政府降价,供货商与零售商之间需要重新协商供货价格,从而会造成临时性的药品下架现象,但很快都能恢复供应。这种现象往往集中发生在降价前后,容易让人形成“降价死”的印象。

这位工作人员表示,降价药品整个退出市场、没有人生产的说法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即使消失,也是个别品牌消失,或者市场发生了转移。

一个用来否认“降价死”的例子是头孢曲松注射剂。该注射剂上世纪90年代卖100多元,经过政府多次降价后,现在市场价格一般也就三四元,但每年仍然有几亿元销售额。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说法,这种例子不在少数。

这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国家发改委一直在关注廉价药品消失的问题。2007年,曾专门委托一家研究机构对2002~2007年间媒体报道的200多种所谓“因为降价造成短缺或消失的药品”进行调查,结果发现,95%的“被短缺”药品依然在正常销售,剩下5%的药品则是由于药品的正常更新换代被替代,基本上没有发现因为降价造成的药品消失。比如在大医院可能买不到的青霉素,其实在农村等基层市场用得非常普遍。而一些药品降价后,放下身段转战基层市场,对于收入比较低,原来用不上这些药的群体不完全是一件坏事。

对于很多人反映对降价“没感觉”的问题,他认为,这些年国家发改委连续降药价对缓解看病贵是起到作用的,毕竟把药品的最高零售价压低,对招标采购等各个环节的药品价格都起到了下拉的作用。但是不同人群对药品降价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很少吃药的年轻人,对具体药价往往不熟悉,因此对药品降价当然也没感觉。对那些慢性病患者来说,长期使用同一种药品,对降价的感受会更明显。

不可忽视的另一个问题是,尽管药品价格被拉低,但在实际用药过程中,还是会有变相阻止低价药的现象。比如,医生会转而开出没有被降价的同类药品。

这个问题在公立医院改革尚未完成的阶段,似乎是一个无解的问题。这一点,也正是国家发改委药价管理部门的无奈之处。

“客观说,药品调价只是治标之策,要真正解决看病贵的问题还是要通过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医药分开来实现。”国家发改委的工作人员表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