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谈一下日本核事故对我国环境的影响。我国有关部门的权威发布,开始说“对我国环境没有影响或者对环境不造成影响”,现在用的是“不会对我国环境及公众健康造成危害”,这个提法应该是比较科学的。大家不知道能不能理解,我想用一些简单的数据说明一下。
例如,前几天我国测量到的空气中的碘-131是负3贝克到负4贝克,2010年出版的《中国辐射水平》一书给出来的数据,我们室内中的浓度是每立方米平均是44个贝克,这样就可以看出碘-131给人们增加的量是很小的量。
又比如目前从我国部分地区抽检的菠菜表面发现了极微量的放射性碘-131,而《中国辐射水平》给出的数据显示,我国蔬菜和水果里含有的天然性放射核素,比如说铅-210、钋-210、镭-226等放射性含量,比这个含量要高得多,高一到两个数量级。
大家知道,我们每年接受的天然本底辐射平均是2.4个毫希,但是这在不同的地区是不一样的,变化很大,比如北京就比较低,到了福建、广东、香港就比较高,可以增加百分之几十甚至更多。同一个地方也不一样,比如都在北京,冬天和夏天就不一样。因为冬天大部分的家庭都关窗户,冬天就高,夏天开窗会比较低。冬天和夏天就相差一倍。更简单一点,屋子里开窗不开窗接收到的辐射比你吃进去的蔬菜含的辐射大得多。
我再举一个例子,广东阳江地区是属于高本底地区,天然辐射剂量是每年6点几毫希左右,不是很多。卫生部专门在那里做了居民健康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这里的癌症发病率比其他地方并不高,甚至还低了一点。
周平坤:生命离不开辐射,但又不能过量
辐射说起来是抽象的概念,到底有哪些类型呢?第一是产生α粒子,它有两个大的特点,第一是电离能力非常强,产生的损伤很难修复。第二是这种辐射的穿透力非常有限,一张纸就可能挡住。
另外是β粒子,危害性比α能力要弱,但是穿透能力比α要强一些,一张纸挡不住它,但是用一个铝板可以挡住它。具体来说,现在谈的最多的是碘-131,它就是β粒子。
还有γ射线,这一类射线的穿透力非常强,要有非常厚的铅板才可以挡住它,它所引起的损伤是外照射,即使不到人体里面去,即使不接受它,甚至还有一些距离,仍然产生辐射。
下面我们来谈谈生活中的“核辐射”。其实,人类祖祖辈辈就是生活在一个辐射的环境里。人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天然辐射。这种辐射来自空间(宇宙射线),也来自土壤、水和空气中发现的天然放射性物质。甚至我们人体本身就是一个辐射源,也就是说人体里面就有一些很微量的核素。其他的就是在生活中接受医疗X光检查、拍胸片、高空飞行等,比如坐七个小时的飞机可以达到0.05个毫西弗的水平。把这些所有的都加起来,公众一年所受到的辐射量平均是2.4个毫西弗的水平。
生命是离不开辐射的,这里有两个概念:一是人的整个自然进化过程,就是在辐射的环境当中,生命离不开辐射,这也是有科学依据的。我们曾做生物学研究,做一个特殊的环境,也就是利用铅板,把所有的辐射都屏蔽掉,把实验生物放在这里养,并且这些生物吃的喝的东西都把放射核素去掉。实验表明,生物这样生活,它的寿命比正常环境的寿命还要短。其实辐射也是生命之源。二是高本底地区,比如广东的阳江地区,那里辐射水平比其他地区整体水平要高,发现这个地区人群的免疫水平和免疫功能比其他地区的人群高。
生命是离不开辐射的,但是同时又不能过量。这个量的概念,就像喝酒,如果喝一点对身体有益,如果喝多了就是对身体造成伤害。辐射也是一个量,只要不超过这个量,对人体是没有伤害的,如果超过这个量当然会产生伤害,比如肿瘤、遗传损伤,最典型的就是最早发现放射性核素并且去提炼放射性核素的那些科学家,比如皮埃尔·居里,就是居里夫人的先生,他就是最早从沥青里面提炼出镭,把这个含有放射性的镭贴到手臂上面去观察,看看是否发生什么变化,结果发现这种放射性会引起皮肤的损伤。人类是这样认识到放射性的危害的。
至于要不要服用碘化钾,什么时候服有具体的规定。ICRP(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建议,预计到甲状腺剂量达到100个毫西弗,才有必要服用碘化钾。我国现在的辐射量远远没有达到这个量。服用的时间不当,反而会产生有害的作用,如果吸收放射性4个小时以后再去服用碘化钾,就会把放射性碘锁定在甲状腺内,使它排除不出来,起到反作用。
- 2011.04.26
- 2011.03.22
- 2010.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