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用药与健康 > 用药常识 > 合理用药 > 正文
“治”失常岂能“致”失常
www.yongyao.net  2011-4-23 21:47:05  来源: 医药经济报  责任编辑:candyxie
分享到: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应该从安全性角度考虑,主要用于心律失常急性发作时,远期防治少依赖药物

在第13届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上,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蒋文平教授表示,尽管近年来介入治疗广泛应用于心律失常的治疗,但药物治疗仍应是心律失常的基本治疗方式。然而,抗心律失常药物带来的不都是益处,因此,在选择什么类型的药物、是否用药上,应谨慎对待。

蒋文平强调,抗心律失常药物都有促心律失常作用,在应用过程中应把安全性放在第一位,只有当心律失常危险性大于抗心律失常风险时,才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目前,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用于终止心律失常的急性发作,基本不作为心律失常的远期防治。由于病因、病情、药物相互作用、药物基因等因素的影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反应个体差异大,所以,心律失常须个体化施治,用药过程中还应注意用药反应史等问题。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现状

据介绍,现在用于临床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为钠离子通道阻滞剂,又分为Ⅰa类(如普酰胺)、Ⅰb类(如美西律、利多卡因)和Ⅰc类(如普罗帕酮)。目前Ⅰa类药物已淡出临床,普罗帕酮只能用于没有心梗、心衰、左室肥大、室内传导障碍等心脏结构异常的患者。

Ⅱ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为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阿替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远期应用可降低死亡率。心梗、心衰、左室功能不全者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减少室律失常发生率,提高存活率。只要没有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禁忌症,在心律失常的远期防治中,β受体阻滞剂是常用的药物。

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为钾通道阻滞剂,如胺碘酮、索他洛尔、多非利特、依布利特。其中,胺碘酮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常用于房颤、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为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地尔硫 。

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还包括腺苷和洋地黄。  

促心律失常的处理

由于易感性不同,有些患者对抗心律失常药特别敏感。其中,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钠离子通道阻滞剂的促心律失常作用最强。蒋文平分析道:“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心衰、心肌肥厚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其心肌细胞膜电位降低,因此对钠通道阻滞剂特别敏感,使用后容易引起心律失常。如果使用钠通道阻滞剂后患者出现心律失常,一方面要停用药物,另一方面可以加用苏打水,以增加心肌细胞对钠通道阻滞剂的耐受性,抵抗钠通道阻滞剂引起的促心律失常作用。”

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钾通道阻滞剂可延长QT间期,诱发尖端扭转性室速的发生。如果患者为心衰心肌、肥大心肌,其心脏复极已不同步,对钾通道阻滞剂则特别敏感,在此条件下若使用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便会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生几率。“同样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但例外的是,胺碘酮几乎不会引起尖端扭转性室速的发生。这也是胺碘酮近年来在心律失常治疗中地位不降却升的原因。”蒋文平如是说。

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引起的尖端扭转性室速,处理时可采用停止用药,静注硫酸镁2g,提高心率的方法治疗。

对于如何看待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蒋文平总结道:“任何抗心律失常都有促心律失常作用,目前还没有一种理想的抗心律失常药。并非所有的心律失常都是致命的,但促心律失常却是致命的,无论是钠通道阻滞剂引起的室性心动过速还是钾通道阻滞剂引起的尖端扭转性室速,如果不处理,都是致命的。所以,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应该从安全性角度考虑,主要用于心律失常急性发作时,远期防治少依赖药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