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行业如何在价格、成本、质量三者之间摆正价值取向,保持可持续发展引发业内密切关注
又见“一日一价”的场景。自今年3月份以来,从2009年开始的中药材暴涨已进入第四轮。
面对上游中药材原料涨价和中药产品持续降价的双重压力,再加上招投标困境,未来中成药行业如何在价格、成本、质量这三者之间摆正价值取向,保持可持续发展引发业内密切关注。
双重压力的考验
中药协会信息中心监测的数据显示,4月中药材大盘指数收于2819.55点,环比上月上涨4.665%,大盘继上月仍保持上升势头,如大宗品种党参、小麦冬、山萸肉、川贝等,均出现了较大涨幅。而据浙江某药商说,浙江的主要产品浙贝,在最近两个月内从每公斤50元左右上涨到每公斤90元左右,涨幅接近一倍,川贝枇杷露、太极口服液等中成药品种均受到影响。
受原药材价格上涨的影响,云南白药方面预计今年的成本上升可能过亿元。而除了药材价格因素外,人力等成本的上涨也加剧了企业的总成本控制,如浙江康恩贝药业,今年员工工资相继上涨了10%。
由于中药材原料价格上涨,企业普遍感觉到生产成本压力比较大,不少企业只能采取保证主导产品的市场供应、个别品种停产或限产的权宜之计,以缓解燃眉之急。
宛西制药总经理孙锋向《医药经济报》记者透露,该公司的脑血康口服液去年11月份基本已停产,因为其中的主要药材水蛭去年已经涨到近1000元/公斤,投一批料企业要亏10万左右。“健胃消食片部分减产,太子参现价将近500元/公斤,每月只能适当限量投料;板蓝根是在赔钱卖,这是因为去年板蓝根药材有一些库存,如果还是这样一直涨,我们也不敢再这么做下去。”
而在国家5月初确定的首批基本药物重点监测名单中,复方丹参片、板蓝根颗粒、牛黄解毒片、藿香正气水、六味地黄丸、蛇胆川贝液、三七片等20种品种,基本上都涉及原料涨价的问题。
在药品招标方面,基药招标价格新低被不断刷新,低于成本价中标的产品时有出现。而由药品“虚低价”引发的质量隐忧也争议不断。
实际上,监管部门已经有所行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5月再次就加强基本药物质量监管下发通知,要求各地严查基本药物质量,尤其是对部分中药材价格上涨幅度较大,而以其为原料的基本药物中标价格下降的品种,要深入生产现场检查。其中包括复方丹参片、板蓝根颗粒、牛黄解毒片、藿香正气水、六味地黄丸、蛇胆川贝液、三七片等多种中成药产品。
此次检查方式已由市场抽验常规检查调整为生产现场检查,检查重点包括“药用原辅料来源”和“生产过程的物料平衡”两个关键要点,监管关口前移,确保基药质量安全。
- 2011.01.03
- 2011.01.04
- 2011.04.23
- 2011.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