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在线发表于《神经病学文献》的一篇报告,考虑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等风湿病的医生应该知道, “尽管风险较低,但这种治疗可能导致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PML)”,另外,对于已经在应用该药的风湿病患者,应该积极评估新发及进行性神经功能缺陷,以早期诊断出PML。
PML是发生于免疫抑制者中的一种严重的脑部脱髓鞘性感染,往往具有致死性,通常由潜伏性JC病毒再激活所致,另外,还有研究者将其报告为多发性硬化症、炎症性肠病以及慢性斑块型银屑病等疾病患者应用单克隆抗体的一种并发症,比如那他珠单抗和依法珠单抗。这些药物引发PML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但据推测与这些药物对免疫系统的部分抑制作用有关。初次JC病毒感染通常发生于儿童期且无明显症状,其分布很广;大多数成人JC病毒血清学检测为阳性,许多人的肾脏上皮细胞、淋巴样组织、骨髓等部位(可能还包括脑部)携带潜伏性病毒。
不过,直到最近,人们才将利妥昔单抗与PML联系起来。2009年曾报道过1例,但因存在恶性肿瘤病史,并且在PML发病前短期内接受过化疗和放疗,很难下定论。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神经病学及医学教授David B. Clifford博士及其同事现在又报道了4例接受利妥昔单抗的RA患者发生PML。为了归纳该患者群中PML的特征表现,他们将这部分患者连同以前报道的病例进行了总结。
所有患者均为51~73岁的女性,RA为中至重度,病史至少3年。均在氨甲喋呤等其他干预治疗、其他生物制剂或皮质类固醇治疗无效之后开始应用利妥昔单抗,剂量均为针对难治性RA的推荐剂量:每个疗程包括2次输注,每次1,000 mg,间隔2周。在本研究中,有2例患者仅治疗了1个疗程,最多为5个疗程。2例患者可能因合并癌症而导致PML风险增加:1位女性有乳腺癌病史,曾接受过手术和化疗;另外1例是之前报道的那例,她在应用利妥昔单抗后发生了口咽部表皮鳞状细胞癌,并接受化疗和放疗。
3例患者在输注利妥昔单抗后5~7个月时出现症状,这个时间很值得关注,因为此时患者已处于免疫重建过程中,而非CD20之前的免疫功能最低谷。第4例在输注利妥昔单抗之后的16个月时才发生PML,不过经证实她也处于免疫重建过程中,因为其CD细胞抑制间期异常延长,此时经磁共振(MR)扫描可清楚地确诊为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IRIS)”。
- 2011.04.28
- 2011.03.01
- 2011.02.15
- 201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