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医药新闻 > 正文
云南人体器官移植急缺地方性法规 5家医院有资质
www.yongyao.net  2011-5-3 15:40:05  来源:云南网  责任编辑:candyxie
分享到:

市一院的李立院长说得很直接:如果一个人死后“捐心捐肺披肝沥胆”,他(她)可以用1个心、1个肝、2个肾、1个肺挽救5个生命,“这其实是对他(她)生命的另一种延续。”不过,受“死要全尸”、“入土为安”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上器官捐献法规的缺乏,极大程度上阻碍了公众器官捐献意愿的最后落实。

这个春末,41岁的方勇(化名)躺在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移植病区,焦虑不安。方勇肝功能衰竭,医生说,如果不尽快进行肝移植,他最多只能再活1个月。问题是,他需要的肝在何处?

今年的5月1日,我国《人体器官移植条例》正式实施4周年。然而,有一个尴尬的困境——没有捐献,何来移植?日前,卫生部表示“我国有望年内实现申领驾照时进行器官捐献意愿登记”,虽然姗姗来迟,但至少,困境面前,有了光亮。

我省暂无器官捐献接收机构

记者从市一院了解到,我省暂无专门的器官捐献接收机构,这在一定程度上又造成了市民“捐献无门”。据李超主任透露,曾有市民致电到医院咨询器官捐献事宜,但医院并不具备接收资格。

市民想要捐献怎么办?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王伟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人体器官移植条例》的草案修改稿已提交国务院法制办,草案修改稿中对中国红十字会负责宣传、动员器官捐献以及器官分配工作进行了明确。

“很快将由红十字会来负责器官捐献接收一事。”市一院李立院长称,目前国家财政部已拨款给红十字会,用于相关编制和经费。

现状

云南仅5家医院有移植资质

根据《人体器官移植条例》规定,目前我省仅有5家医疗机构具备器官移植的资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移植项目:肝/肾;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移植项目:肺/肝;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移植项目:心;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移植项目:肝;昆明市延安医院,移植项目:心。

谈及云南的器官移植事业,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下称市一院)院长李立和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下称省一院)肝胆科主任莫一我两位器官移植专家均总结说:“起初走在国内前列,慢慢却滞后了。”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发出向器官移植进军的宣言,并于1999年10月22日成功实施云南省首例同种异体原位肝脏移植手术。“当时国内还没几家医院有过成功案例。”参与手术的李立院长引以为豪。

之后,同种异体原位心脏、亲体部分肝脏、肝肾联合等移植手术相继得以开展。不过,由于供体匮乏等因素的制约,云南器官移植在后期落后于一些发达省份。因迟迟没有制定器官移植和器官捐献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我省未能入围去年卫生部和中国红十字会开展人体器官捐献的10个试点城市。

困境

供体短缺,供需严重失衡

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约有150万患者需要器官移植,而每年能够进行的器官移植手术仅有1万个左右,器官需求数量与供给器官数量的比例是150:1,而同期美国的比例是5:1,英国是3:1。

“一直都有患者在等待中死去。”市一院ICU科主任李超透露,和方勇一样需要肝移植手术的患者非常多。

据李立院长介绍,我国拥有全世界最庞大的移植等待人群。然而,由于供体短缺,大量病人在等待期间死亡。

在市一院,因供体短缺和时间紧迫,几乎每年都有几名患脂肪肝等肝病的孕妇死亡。虽然每年都有肝病晚期患者、吃错药物的患者、肝病孕妇、先天性肝病患者等几类人群适合肝移植,但市一院迄今为止共实施160例肝移植手术,省一院28例。

除了器官移植,组织移植也面临着同样的尴尬。自1991年起设于昆医附二院眼科的全省唯一的中心眼库,20年来长期面临着“有库无眼”的困境。眼库的副主任周伟慨叹:“没有角膜,咱们做医生的都要失业了。”

探因

传统观念阻碍&立法缺失

移植器官的来源主要有脑死亡供体、有亲属关系的活体供体和心跳停止死亡的尸体3种。脑死亡器官捐献的器官质量好,是移植的理想来源;其次是心跳停止死亡的器官捐献,但器官有不同程度的损害;第三才是有亲属关系的活体器官捐献。究竟是什么造成了1:150的器官移植供需困境?专家表示,是观念的落后和立法的缺失。

据李立院长介绍,由于“心跳停止即死亡”观念的根深蒂固,加之我国尚没有法律意义上的“脑死亡”判定程序,因此,公众对“脑死亡”的接受程度不高,从2007年至今,我国累计仅104例脑死亡病人进行了器官捐献。

其次,由于缺乏对活体器官捐献的必要保障和激励机制,活体捐献也遭受着很多困扰和制约。

“如此一来,就只能指望心跳停止死亡器官捐献了。”李超主任补充道,“无心跳供体”是最可能缓解目前移植器官困境的有效途径。

自2010年起,市一院在国内率先开始一项无心跳死亡器官捐献(简称“DCD”)意愿的民意调查,以了解市民对器官捐献及移植等的认知和态度。一年来,医院针对1600多位市民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将近一半的市民只认可“心跳呼吸停止”是死亡标准;学历越高的人更愿意捐献器官;50%以上的市民表示愿意捐献器官,但大多表示不愿让亲友知晓。

同时,医院从去年开始实施“DCD程序”,由ICU科医生劝说符合DCD标准的患者家属,但最终同意捐献的仅有1人。去年9月份,一位30多岁的中年男子因酒精中毒送到医院,因缺氧时间过长抢救无效。经医生劝说和家属同意,最后捐献了2个角膜和1个肝脏,救活了另外3个患者。因担忧其他亲朋指责,家属要求保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