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药行业近年所面临的价格怪圈引人关注。一方面药企和药农感叹利润太低,强烈呼吁国家慎重研究基本药物价格调整方案和整改低价招标制度;另一方面患者面对日益上涨的药品价格不堪重负,一个小感冒花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治疗费用,早已司空见惯,“看病难、看病贵”一直得不到根本性改变。
针对药品价格居高不下的顽疾,国家发改委在2011年12月1日开始对药品出厂价格及销售等情况实施大检查。药品检查对终端销售点会否有一些影响,近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就此走访了北京的几家药店。
同药为何不同价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相同药品在不同药店的价格存在很大差异。
在位于北京回龙观小区的蒙正大药房,店员薛女士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我们这里是平价药店,大多数药都比别的地方便宜,同样的药方,在我们这里抓药比在医院起码便宜三分之一,也比其它药店便宜。
当本报记者问及其中原因时,店员齐奇说,因为进货地点和渠道不同,同样一种药,不同的药房价钱也不同。另外,平价药店以微利为主。齐奇还向记者感叹:“现在种植草药的人不挣钱,倒腾草药的人却挣钱。现在主要是社会游资在炒中草药,因而抬高了药价。”
对于同药不同价现象,记者也深有同感。前不久记者得了感冒,吃了好长时间西药,其中还吃了医生给开的不少抗生素药,感冒仍未见好转。后来一位中医师给记者开了副中药,记者拿着药方到好几个地方抓药,同样一剂药方,价格相差甚远。如胖大海、川贝等药价格明显不同,有一家药店胖大海3.6元/10克川贝30元/10克,而另一家药店胖大海只卖2元/10克,川贝则卖40元/10克。
位于北京广渠门的一家药店的中医师詹女士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现在中草药进货渠道和等级不一样,价格也会有所差异。随着中草药药材的涨价,一些药店以次充好在所难免。詹女士还劝记者不要到别的地方抓药,中药还是在熟悉的药店抓放心。
记者还走访了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平西府王府街的一家国营大药店,药店坐堂医生苏先生已在药店工作4年多。他告诉本报记者,近一段时间,药价波动较厉害,有涨有跌,涨幅比跌幅大。据他分析,中草药价格上涨原因很多,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游资将中草药价格炒高。当然,还有自然资源开发过度、中草药原来价格太低等方面的原因。
苏先生认为,现在患者对药价上涨并不怎么在意,但一些医生为开药获利而给患者多开药、滥开药这是非常可怕的。
他还向记者说了一件发生在他身边的事:一次,一位病人得了一种常见的皮肤病,本来开一两种药就可以了,医生却给她开了八种药,而且药单上有几种药的作用基本是一样的,这让他很惊讶。
- 2011.01.04
- 2011.01.04
- 2011.04.23
- 2011.05.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