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开的2012全国足踝外科学术研讨会暨新进展学习班上,专家们呼吁,不是所有的平足都需要治疗,其中多数儿童平足不用治疗;平足症的治疗很复杂,应谨慎选择治疗手段。
足弓是人类脚的重要结构。扁平足(平足)指的是正常足弓的缺失,或称为足弓塌陷。平足可以是先天的,也可以是后天获得的。儿童的足弓常常在4~6岁形成,大部分儿童及青少年平足是先天性的。成人平足可以是儿童平足的延续,也可能是其他原因继发引起的,比如关节退变、创伤、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神经性病变、肿瘤、胫后肌腱撕裂等。成人平足初发时,足在非负重状态下足弓存在,负重后足弓即消失。此时由于关节的活动性尚存在,称为可复性平足或柔性平足。如果关节活动受限,畸形不能复位,就称为僵硬性平足。
值得注意的是,平足不等于平足症,也不是所有的平足都需要治疗。当平足者合并有疼痛等症状时,才被称为平足症,即距骨关节脱位,才可能需要治疗。
其实,平足的人很常见,而平足症并不常见。很多平足者特别是儿童平足没有症状,也不需要治疗,只有少部分儿童平足可能会逐渐引起整个身体体态的变化,有一部分平足可能合并足部骨结构异常,如垂直距骨、跗骨联合等。在成人平足中,50岁以上的女性较多。
平足症最常见的症状是疼痛,开始疼痛多位于足的内侧。随着跟骨外翻加重,疼痛转移到足部的外侧。平足及低足弓易造成拇指/足底不适,甚至拇指变形;走长路、运动时易疲劳、扭伤。平足症患者胫后肌腱和弹簧韧带容易发生撕裂,距骨周围关节的脱位可引起多个关节的炎症。一些平足症由于足内侧结构的异常旋转,可能引起或加重拇外翻畸形。足弓的塌陷还可增加足底跖腱膜的应力,导致腱膜撕裂引起跟痛症。平足症可能引起或加重的最常见疾病是足底筋膜炎和拇指外翻。
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被称为天然避震器,足弓过低时会使得脚长时间不当受力,造成足底筋膜因过度拉扯撕裂而致疼痛。一般常见的疼痛部位在足跟内侧,也就是足底筋膜与骨骼连接的地方。
拇指外翻:
平足因足弓塌陷往往产生过度的压迫力施加在第一跖骨上,使得第一跖骨被迫偏向第二跖骨,进而造成足背屈(脚背)、跖屈(脚底)各自的伸趾肌腱、屈趾肌腱以及拇指内收肌的拉力失去平衡。太紧的拇指内收肌肌腱会把拇指慢慢往外拉,跖趾关节的内侧也被拉扯而产生拇囊炎。
需要注意的是,成人平足不能通过任何锻炼方法使足弓恢复,相反会加重平足的症状。成人平足可通过穿弧形鞋、足弓垫等支撑足底,特别是在运动时,应选择适合自己的鞋或鞋垫。例如,高弓足或“O”形腿的人,鞋的前掌外侧易磨损,应选择弹性较大的减震型运动鞋;扁平足或“X”形腿的人,鞋的前掌内侧易磨损,应选择足部固定效果好的运动鞋。
- 2011.03.02
- 2010.06.08
- 2012.1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