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超目标
中银国际分析师认为,未来城镇化医保筹资额的增长将集中于政府补贴,加拉动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人均筹资额的增长,以及流动人口享受城市人群待遇、由新农合转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所带动的人均筹资额的增长。
对于政府补助的提高,卫生部部长陈竺近日在卫生工作会议上已表示,今年要提高全国新农合筹资标准要人均筹资340元左右,其中各级政府补助增加到人均280元,预计到2015年要达到360元的水平。
而据记者获悉,实际上未来相关部门将建立新农合制度与居民收入水平挂钩的动态筹资增长机制,其中标准之一就是人均筹资标准为各省份上年度农民人均收入的4%至8%,按照上述增长速度,到2015年实际人均筹资标准将超过360元的预订目标。
据了解,在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方面,卫生部门计划到2015年新农合制度最高支付限额达到不低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0倍,而到2020年使新农合制度最高支付限额力争达到不低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倍。
其中,除了中央财政对新农合人均补助标准不低于城镇居民医保外,还要求中西部地区各级财政补助占筹资总额的比重不低于80%,明显高于东部地区70%的财政补助比重要求。据分析师测算表示,到2020年农村居民医保筹资水平提升带来的医药消费市场增量或达4000亿元,较目前整体翻几番。
在流动农村人口医疗保障水平方面,预计提高医保统筹层次水平、加大推进异地结算转保力度等措施,未来也将能够进一步释放医疗需求。据统计目前1.6亿外出流动农民工人口中,仅有约4000万人口纳入了城镇医保体系。对此,该分析师表示,未来异地医保协作将释放剩余1.2亿外出农民工医疗消费空间,预计相关潜在市场规模有望扩容400亿元。
除了异地就医协作外,未来城镇化的推进还有望把上述流动农民工纳入城镇医保体系,进一步实现医保体系的统计,对此分析师测算认为,若未来5年内2.2个亿的存量外出农民工能够进入城市医保体系,即使按目前筹资水平算新增医保筹资也能达到1200亿元。
20种大病报销比例提至九成
相关咨询公司表示,过去三年基层医保补助水平的提高明显带来了相关医药消费结构的升级,而未来医保筹资水平的提高,预计仍是基层医药市场增长升级的主要动力。
卫生部表示,未来农村医疗保障重点将向大病转移,陈竺要求今年要以省为单位全面开展尿毒症等中末期肾病、胃癌肺癌等恶性肿瘤疾病和心血管病等20种大病保障工作,今年要求新农合按照不低于70%的比例进行补偿,再加上20%的农村医疗救助报销部分,总报销比例要达到90%以上。
据了解,此前包括山西、福建、四川等多地均已对相关大病保障提出了相关要求,此次提出全国统一目标,预计开展大病保障的地区范围将会全面扩展。此外记者了解到,卫生部计划到2020年参合农民政策性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力争达到90%,并进一步提高重大疾病的补偿力度和最高支付限额,预计肿瘤、肾病、心血管疾病等几类疾病相关药品市场将迎来放量增长。
而在地方卫生部门看来,实际上提高大病报销比例目标已并不新鲜,如何提高实际医保的报销比例,才是未来政策关键。
“比如虽然基本医保政策范围内报销比已达75%,但实际报销比目前只有50%左右,其中大量报销目录外的用药未得到有效控制,”陈竺在近日召开的卫生工作会议上强调,“今年必须加大力度严格控制报销目录外用药,力争实际报销比去年提高5个百分点,并提高基层门诊对慢性病诊疗的报销比例。”
对此记者了解到,四川近期将进一步扩大新农合诊疗服务报销项目范围,增加了报销药品目录,并在此基础上规定省级定点医院用非报销药品不能超过15%,市级不能超过10%,而县级则不能超过8%,同时要求医务人员在使用非报销药品时必须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实行签字告知制度。
除了施加定量控制外,陈竺更强调今年加大临床路径管理,特别是重大疾病临床路径管理将是提高报销比例的关键。记者了解到,近期卫生部关于20种重大疾病的临床路径已陆续下发,卫生部要求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结合当地医疗实际,在制定的临床路径原则内指导辖区内有关医院细化各相关病种的临床路径,严格监督医疗机构在临床治疗中遵守临床路径规范,已控制政策外药品耗材的使用。
“大病保障是未来新农合保障的重点,相关大病药品肯定是重点保障供应对象。”对此分析师表示,但由于医保控费压力加大和卫生部门提高实际报销比例的要求,具体药品市场将极大程度上因是否进入各类医保目录和基药目录而有所不同。
医疗机构规划将调社会办医受重视
“城镇化带来了流动人口的大量增加,这导致我们过去的医疗布局一定程度上已经不适应城镇化的需求,”卫生部医改办副主任梁万年表示,接下来将进行新一轮医疗机构规划调整,而社会办医将在此次规划调整中扮演重要角色。
对此,业界表示,未来城市新增医疗需求将主要由社会资本提供,社会办医将在新一轮城市医疗卫生城镇化进程中受益最显著。
新增医疗需求转向社会办医
记者了解到,近期各地将在卫生部原则性指导框架下,进行医疗机构规划的调整,其中此次规划将细化到市县级,而此前设立的2015年全社会办医服务量占比达到20%的总目标,也将会具体分解落实到各地规划中。
据悉,如天津市卫生部门即表示接下来全市完成列入“十二五”卫生资源调整的公立医院建设项目后,将不再新增公立医院床位,其余规划床位全部作为社会资本建设非公立医院的预留空间,而福建、北京亦表示,将优先支持社会资本在城市新区、城乡结合部等医疗资源薄弱地区举办综合医院。
“今后为满足城镇化新需求而所需的医疗服务供给增量将主要由社会资本供给。”对此中银国际分析师表示,其中社会资本直接办医未来在各类专科机构和养老护理机构将更有竞争优势,而在综合医院方面,预计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将是主要的经营方式。
对于前者,据悉云南卫生厅即表示将以需求为导向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方向,鼓励在适宜的领域中投资,特别是口腔、五官、医疗美容、老年病及慢病护理、康复等专科和中小型医疗机构等,此外也鼓励民间资本通过竞争或招标投资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满足城市新增医疗需求。
而对于综合医院,业界即表示现有县级医院和城市二级医院等公立医院的建设与收购将是未来五年综合医院投资的主要机遇。据介绍,目前包括制药企业、医药物流和医疗领域的多家上市公司都已在该领域展开布局,而在全国公立医院净利率平均水平一般为4%-6%的情况下,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改制的综合医院净利率可高出2到3个百分点,回报十分可观。
非营利社会办医也可获回报
除了规划外,此前社会资本办医具体操作中的种种困难,一直以来被普遍认为是限制非公医疗发展的最大因素。最早涉足社会办医的北大人民医院院长王杉即对记者表示,目前出台的许多扶持措施由于部门间协调性不足且实施细则不够完善,政策效果也相对不明显。而据了解在打破民营医院人才瓶颈以及社会办医回报机制的不清晰上等几个主要问题上,近期各地都已推出许多解决措施。
在鼓励民营医院吸引人才方面,据卫生部有关人员介绍,去年底包括深圳、云南等地都连续推出了多项措施鼓励公立医疗机构人员多点行医。而福建更是在民营医疗机构人员的编制限制上打开了一个突破口,规定原公立医疗机构在编人员经审批同意后,可保留在编前提下应聘到非公医疗机构,而原非公机构符合专业人员也可参加公开招聘考试从有空编的公立机构获取编制。
而在原先争议颇大的社会办医回报机制方面,允许民营非营利性医院也可从办医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也逐渐成为各地共识,据了解温州、云南、福建等地都出台了相关规定,如福建即表示非营利性非公医疗机构可以给举办者累积出资额的银行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两倍的利息额为限,从收支结余中提取一定比例奖励举办者,鼓励社会办医。
此外,据了解各地近期还从土地、财政补助上出台系列鼓励措施,如各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通过一次性开办补助、床位运营补贴等方式扶持社会办医发展,部分地区还要求各地政府将社会办医所需用地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对新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建设用地可采用划拨、协议出让或租赁等方式取得用地。
“过去各部门关于社会办医的认知确实存在一定争议,”梁万年对记者表示,而最近最大的进展就是各方在鼓励多元化办医上已经形成共识,未来在推行社会办医规划上效果将会更加显著,目前温州等地进行的探索即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 2011.01.10
- 2011.05.11
- 2011.01.10
- 201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