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三:体检化验单没有“箭头”就是正常
如今很多人都格外关注体检结果中的胆固醇指标,但鲜有人发现自己有胆固醇异常问题,因为化验单上并未发现有“箭头”。为什么流行病学专家的统计数据却如此之高呢?
周玉杰教授介绍说,《中国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明确指出,一般人群和已有冠心病或糖尿病等疾病,或者已经发生过心梗、中风的患者,血脂治疗值和目标值与化验单上显示的正常值是不同的。他们的血脂目标值要求更严格,要低于血脂化验单上的参考值,即“坏”胆固醇LDL-C需低于80mg/dL或者2.1mmol/L。重点人群,即40岁以上男性、绝经女性、肥胖、有黄色瘤,有血脂异常及心脑血管病家族史者的胆固醇指标也不能仅仅参考化验单上“不高于3mmol/L”这一指标。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此类人群应每年检测一次血脂。
误区四:胆固醇异常是慢性问题,即使不达标也不会有大碍
胆固醇异常在很多人眼中是一种慢性问题,就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一时半会儿不会导致健康出现大问题。实际上,以冠心病为主的心脑血管疾病往往与动脉粥样硬化密不可分,它的特征是:慢性进展、急性突变、全程炎症。
“坏”胆固醇在动脉血管内壁慢慢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使血管变窄、被阻塞住。并且,这些斑块就像一个个“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破裂,导致急性心梗、中风。如果不尽早控制,年纪轻轻的患者也同样会遭遇斑块破裂带来的恶果。在2004年公布的一项报告中,仅在短短15年内,35岁—44岁之间的北京男性居民因冠心病而死亡的比率就增加111%%,45岁—54岁之间女性死亡率增加40%%。
误区五:保健品或中药可以软化血管、降低血黏度,服用无副作用
现在民间采用的一些保健品降低胆固醇的作用不明确,中药作为治疗高脂血症辅助用药的确具有一定疗效,但目前仍然缺乏明确的临床研究依据。因此,保健品或中药是无法取代药物治疗的。目前医学界公认“他汀”类药物是降胆固醇治疗的主导药物,而全球患者20年左右的用药经验验证了“他汀”类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随着天气转凉,人们又面临心脑血管疾病高发问题。周玉杰教授强调,已出现急性心肌梗死、PTCA和搭桥的患者一定要关注疾病发展,特别是胆固醇指标,住院期间就应开始“他汀”治疗,并且应早治疗,早获益;长期坚持,持续获益。
来源:科技日报
- 2010.03.15
- 2010.03.24
- 2010.03.22
- 2010.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