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用药与健康 > 健康养生 > 预防保健 > 正文
如何控制糖尿病
www.yongyao.net  2008-6-23 16:06:47  来源:  责任编辑:
分享到:

糖尿病的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主要措施是:

1、改变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避免肥胖、戒烟限酒等。

2、在重点、高危人群中开展2型糖尿病筛查(包括有糖调节受损史、年龄≥45岁、肥胖BMI≥28、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高危种族;有巨大儿生产史、妊娠糖尿病史、高血压、血脂异常、心脑血管疾病、静坐生活方式等),一旦发现有糖调节受损,应及早实行干预。筛查方法推荐OGTT(只测空腹血糖漏诊可能达70%)。

3、强化生活方式干预预防2型糖尿病。建议IGT、IFG患者减轻体重和增加运动,同时密切关注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血压和血脂紊乱等),并给予适当治疗。具体目标是:①使肥胖者BMI达到或接近24,或体重至少减少5~10%;②至少减少每曰总热量400~500kcal;③饱和脂肪酸摄入占总脂肪酸摄入的30%以下;④体力活动增加到250~300分钟/周。

4、药物干预预防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如IGT患者,仅靠生活方式干预往往不能达到100%预防2型糖尿病的目的,可考虑药物干预。有证据表明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罗格列酮和减肥药奥和司他都可以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2型糖尿病的发生危险性。

二级预防:对已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预防2型糖尿病并发症,主要是慢性并发症。关键是:尽早和尽可能地控制好患者的血糖,纠正高血糖、血脂异常、肥胖和吸烟等导致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三级预防:就是通过各种手段综合治疗,减少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加重和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有效治疗,期望使早期慢性并发症有可能发生逆转。

糖尿病的管理

1、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症状+随机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FPG)≥7.0mmol/l,或OGTT中PPG≥11.1mmol/l。症状不典型者需另一天再证实。

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7.77mmol/L,但<11.1mmol/L时为糖耐量损伤(IGT),空腹血糖(FPG)≥6.11mmol/L,但<6.99mmo/L时为空腹血糖损伤(IFG)。

2、血糖监测:2007ADA糖尿病治疗建议血糖控制的评估方法包括:SMBG(自我规律监测血糖)和HbA1C。SMBG是糖尿病有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HbA1C还是判断是否调整治疗方案的标准。HbA1C还可用以判断SMBG的监测结果是否准确及频度是否合适。建议指出:每3月监测一次HbA1c直至HbA1c

3、控制目标:HbA1C的控制目标为

4、治疗手段:除了生活方式干预外,2型糖尿病联合降糖手段包括:双胍类、磺脲类、α-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格列奈类和胰岛素。建议指出如果在诊断后3个月内患者血糖未达标,应在生活方式干预+二甲双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其他类药物,甚至尽早启动胰岛素治疗。

相关链接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见病,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常见症状有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糖尿病若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可引起身体多系统的损害。引起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其中一高血糖为主要标志。临床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

糖尿病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其胰岛素分泌缺乏,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维持生命。2型糖尿病多见于30岁以后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病因主要是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即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是人体胰腺β细胞分泌的身体内惟一的降血糖激素。胰岛素抵抗是指体内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外周组织如肌肉、脂肪对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的作用发生了抵抗。

因此,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应针对其病因,注重改善胰岛素抵抗,以及对胰腺β细胞功能的保护,必须选用能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物。

糖尿病治疗必须以饮食控制、运动治疗为前提。糖尿病人应避免进食糖及含糖食物,减少进食高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适量进食高纤维及淀粉质食物,进食要少食多餐。运动的选择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应尽可能做全身运动,包括散步和慢跑等。在此基础上应用适当的胰岛素增敏剂类药物,而不是过度使用刺激胰岛素分泌的药物,才能达到长期有效地控制血糖的目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