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生活质量评价技术的不断完善,生活质量评价作为临床科研与卫生服务质量管理的有力工具,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已成为国际上通行的医药疗效评价的重要标准。现就生活质量评价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生活质量( quality of life,QOL) ,又译作生命质量等。生活质量研究作为一个社会学指标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社会学意义上的生活质量既在宏观层次上研究世界、国家及地区人口的生活质量,亦从微观层次研究个体、家庭的生活质量[ 1 ] 。随着人类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生活质量被逐步引入到医学领域,当与医学实践结合起来就形成了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1 ife, HRQOL) 。生活质量的测量和评价已迅速普及到全球,成为国际上通行的医药疗效评价的重要标准,并成为临床科研与卫生服务质量管理的有力工具,现就生活质量评价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1 生活质量的研究概况
1. 1 生活质量的概念
对生活质量的内涵迄今为止仍存在争议,多数学者认为生活质量可测。其概念也不尽相同,但世界卫生组织(WHO)生活质量研究组1996年的定义更为多数人所接受[ 2 ] ,即“指处于一定的文化和价值体系背景中的个体对与其生存的目的、期望、标准及与其关注的事情相关的生存状况的一种自我体验”。这种概念内涵丰富可以度量,受着个体的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独立性程度、社会关系及与其突出的环境特征之间关系的复杂影响。
尽管对生活质量的概念尚不统一,但生活质量及其测量都有如下特点: (1)生活质量以主观体验为主,测量的内容多为主观评价指标,主观评价能提供客观指标无法测量的重要信息。( 2)生活质量的内涵、测量和评价具有明显的文化依赖性,同一个测量工具多要依据不同民族的特点,进行相应的修订才能使用。(3)生活质量具有多维性,它不但包括躯体和心理的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还包括其赖以生存的各种环境因素所造成的影响。(4)生活质量既测量负向健康,又反映健康的积极方面。(5)生活质量评价既可揭示个体健康状况,又可反映群体健康水平的高低。( 6)生活质量注重疾病造成的结果[ 3 ] 。
1. 2 生活质量量表的分类
制订生活质量量表是WHO 和许多国家为实现“人人健康”而实施的众多计划之一,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研究,经过多年努力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方积乾等参与了WHOQOL-100 和WHO-QOL-BREF量表的制订, 并翻译了中文版的SF-36、WHOQOL-100、WHOQOL-BREF等量表[ 3 ] 。1994年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会推出了《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内容及评价标准建议(草案) 》, 2000年1月在广州举行中国首届生存质量学术会议,标志着我国生活质量的研究工作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4 ] 。
根据使用对象的不同,将量表分为三类;即普适性量表( generic scale) 、疾病专用量表( disease-specificscale)和领域量表( domain-specific scale)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