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已成为我国一个严重的公共问题
高宝勤教授认为,多动症是儿童少年时期最为常见的心理行为疾病。对6岁以下的患儿应以心理疏导和行为矫正为主,对6岁以上的学龄儿童可酌量给予药物治疗。由于患者人数多、损害严重,已成为我国一个严重的公共问题。
高宝勤教授分析,多动症是个复杂的疾病,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国内外大量资料表明,遗传是重要病因之一。现在研究认为遗传度可以达到80%,父母患过此病的,其孩子患病率有40%-50%。
此外,心理社会因素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资料表明,家庭和社会因素对该病的发展和结局有重要的影响。儿童发生多动症与其双亲责任角色不当和养育方式失误有关。早期母爱剥夺和育婴院养育的小儿后来出现坐立不安、注意力易分散和遭受他人排斥者较多见。早期情感剥夺的儿童常出现活动过度和注意力不集中,但若为家庭所领养,症状会有所改善。儿童的控制行为主要从与双亲的交互中模仿习得,若父母自身有精神或行为问题将影响儿童的行为控制。此外,父母离婚、亲人死亡、家庭气氛紧张、学习负担过重、教室过于拥挤、父母或老师处理儿童问题不当等,也可以引起“情绪性生活过度”和注意力不集中。研究还发现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影响不一,但父母和教师对儿童缺乏理解,甚至经常采取粗暴处置,将会严重影响儿童行为和情绪的发展,导致注意力集中困难和多动的发生,甚至产生反社会行为。
再有,中枢神经系统神经介质紊乱也是发病原因之一。儿童神经系统处于快速发育完善阶段,很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如轻微的铅负荷增高即可引起神经生理过程的损害,导致多动、注意力集中困难、易激惹、运动失调、反应迟钝等。儿童高铅血症常与空气污染、饮食、异食僻,以及缺乏照料而接触含铅量较高的塑料玩具、油漆物品等有关。有报道称,人工食品添加剂(如防腐剂、人工色素等)和水杨酸盐与该病的发生有某种潜在的关联,若食物中去除这些物质,有些多动症患儿的行为和学习问题可得到改善。
- 2010.03.15
- 2010.03.10
- 2010.03.10
- 2010.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