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烦了,脑袋乱了,睡眠被彻底剥夺了,就这么愁苦一夜、哀叹一宿,看到宿舍里其他同学早已酣然入睡,而我只能与失眠为伴。”
“凌晨4点,我一个人站在阳台上,望着远处昏暗的街灯,泪流不止。有时甚至想,不如就这样跳下去吧,反倒能轻松一些。”
这是一名患有抑郁症的大学生写给心理医生的信,描述了自己内心的痛苦。这名学生曾经很快乐,少年不知愁滋味。从大二的某天起,他仿佛看不见晴朗的天空和灿烂的阳光,取而代之的是挥散不去的阴霾。这名学生是幸运的,经过三个月的专业治疗,他摆脱了抑郁症的困扰,顺利完成了学业,并在一家外企就业。
目前,我国有相当比例的大学生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长蔡焯基教授认为,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正处于心理成熟的前期。在面临来自社会各方面压力的同时,缺乏正确应对压力的能力,自我调节相对较弱,处理不当就会引发各种心理问题。
据北京回龙观医院门诊统计,每年的10月、11月是大学生心理疾病的高发期,患者大部分是因不能适应大学生活而产生心理障碍的大学新生。
中南大学每年对大学新生心理普查数据显示,有3%—4%的大学新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大一新生面临的生活环境变化很大,最容易产生适应性的心理障碍。
南昌大学心理咨询中心教师李阳认为,部分大四学生因为挂科太多、学分不足,不能顺利毕业也是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毕业生面对校园和社会的巨大反差、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脱节而对自我能力产生怀疑和恐惧,不愿踏入社会,产生了“毕业恐惧症”。
根据2009年北京市卫生局对北京16所大学调查显示,因精神疾病休学、退学的人数分别占总的因病休学、退学人数的37.9%和64.4%,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
清华大学教授樊富珉长期从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她认为,当前大学生压力主要来源于就业、情感、学业等方面。大学一、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困扰主要是学习生活上的;而大四学生困扰最多的是社会就业压力。
- 2010.05.21
- 2010.05.25
- 2010.05.26
- 2010.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