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觉、嗅觉、视觉和听觉是人体感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药物引起的味觉障碍(drug-induced taste disorders)是指由于药物的使用导致味觉功能丧失、味觉异常改变和味觉减退。味觉丧失是指分辨咸、甜、酸和苦物质的能力丧失。味觉异常改变包括正常食物味道变酸、变苦、乏味等,对具体味道难以判断,甚至有金属味或其他怪味等。味觉减退则指对味觉的分辨能力降低。
由于药物引起的味觉有时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通过影响患者用药依从性而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因此,医务人员和患者知晓药物引起的味觉障碍有关知识对于增加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致味觉障碍的药物
药物引起的味觉障碍通常可影响全舌和腭的味觉感受器。临床使用的药物中,很多可以引起味觉障碍。
抗感染药物 氨苄西林、阿奇霉素、环丙沙星、克拉霉素、依诺沙星、乙胺丁醇、甲硝唑、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磺胺异恶唑、替卡西林、四环素、米诺环素、特比萘酚、灰黄霉素、克林霉素、头孢乙氰、头孢羟氨苄、头孢孟多酯钠、头孢泊肟酯、头孢氨苄、氯己定、普鲁卡因青霉素、哌拉西林、阿昔洛韦、金刚烷胺、更昔洛韦、干扰素、印地那韦、利托那韦、沙奎那韦、奈非那韦、吡罗达韦(pirodavir)、奥司他韦(oseltamivir)、扎西他宾(zalcitabine)、双脱氧腺苷(didanosine)、膦甲酸、碘苷、齐多夫定、去羟肌苷、司他夫定、拉米夫定、伊曲康唑、氟康唑等。
心血管药物 胺碘酮、氨利隆、培哚普利、培他索洛尔、卡托普利、福辛普利、硫氮卓酮、依那普利、培哚普利、氯沙坦、硝苯地平、尼莫地平(剂量高于180mg/d时常见)、尼索地平、氨氯地平、硝酸甘油、普罗帕酮、普萘洛尔、托卡胺(妥卡尼,tocainide)、氟卡尼(flecanide)、莫雷西嗪、普鲁卡因胺、二氮嗪、硝异山梨酯、甲基地高辛、呋塞米、阿米洛利、依他尼酸、氢氯噻嗪、乙酰唑胺、螺内酯等。
神经精神系统药物 阿普唑仑、丁螺环酮(buspirone)、阿米替林、氯丙咪嗪、帕罗西汀、地昔帕明、多塞平、丙咪嗪、地昔帕明、三甲丙咪嗪、去甲替林(nortriptyline)、卡马西平、苯妥因钠、托吡酯、锂、氯氮平、三氟哌嗪、苯丙胺(amfetamine)、安非他酮、右苯丙胺(dexamfetamine)、哌甲酯(methylphennidate)、右旋左匹克隆(eszopiclone)、咗吡坦、舒马曲坦、那拉曲坦(naratriptan)、利扎曲坦(rizatriptan)、艾司唑仑、三唑仑、巴氯酚、东莨菪碱、非氨酯(felbamate)、氟奋乃静、利培酮、培高利特、曲唑酮、舍曲林、溴隐亭、左旋多巴、苯海索、苯环唑啉、佐匹克隆、氟甲沙明以及苯二氮卓类(如氟西泮、氟硝西泮、奥沙西泮)、苯丙胺等。
抗肿瘤药物 据报道,癌症患者经化疗后有36%~71%会出现味觉障碍,最突出的是味觉缺失(36%),感觉食物像砂纸、纸板,有金属味(发生率31%),或感觉过于咸、酸、甜、苦(发生率5%~9.5%)或无味道,进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顺铂和多柔比星引起味觉障碍的报道最多,卡铂、环磷酰胺、氟尿嘧啶、左旋咪唑、甲氨蝶呤、替加氟、长春新碱、博来霉素、镓、氮介、卡氮介等都可致味觉功能低下。
解热镇痛抗炎药 金诺芬(auranofin)、倍氯米松、布地奈德、秋水仙碱、地塞米松、氟尼索松(flunisolide)、氟替卡松、金制剂、青霉胺、阿司匹林、双氯芬酸、甲氯芬那酸、保太松、布洛芬、酮洛芬、氟比洛芬(flurbiprofen)、吲哚美辛、萘丁美酮、舒林酸、二氢埃托啡等。
内分泌系统用药 卡比吗唑、甲巯咪唑、左甲状腺素钠及其相关化合物、丙硫氧嘧啶、甲苯磺丁脲、二甲双胍、苯乙双胍、格列吡嗪等。
调脂药物 阿托伐他汀、氟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考来烯胺、吉非罗齐、氯贝丁酯等。
抗组胺药物和减充血剂 氯苯那敏、氯雷他定、特非那定、异丙嗪、伪麻黄碱、去氧肾上腺素、oxmetazolime等。
其他药物 苯佐卡因、利多卡因、普鲁卡因、芬氟拉明、马吲哚、苯甲曲嗪、戒烟药烟碱、胰酶、丹曲林(dantrolene)、抗胆碱药物、比托特罗(bitolterol)、吡布特罗(pirbuterol)、马来酸双氢麦角碱、美托拉宗、左旋咪唑、甲氧氯普安、奥美拉唑、门冬氨酸鸟氨酸注射液、纳洛酮等。
- 2010.03.17
- 2010.01.26
- 2010.03.22
- 2010.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