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2日发布《第30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这样的信息,患者应该正确对待。这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常规工作的一部分,不应大惊小怪。恰恰相反,这说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于患者所使用的药物的安全性监测一直在做,没有放松。
患者对于药物说明书中所罗列的药物不良反应要认真阅读,正确对待。关键是对于可能的药物不良反应,要看出现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患者要对服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心中有数,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大多数药物不良反应是可逆的,经过处理或无需处理可自行消失。对于较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应该及时地找专业医师处理。但是,绝对不可随意停药。
绝大部分乙肝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如果在不合适的时机停药,会造成病毒反弹,造成肝炎活动,这样的损失比药物不良反应更厉害。因此,有顾虑的患者可以咨询有经验的专科医生,切不可因为看到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就自行随意采取不当的停药措施。
绝对没有不良反应的药物是不存在的。例如,青霉素过敏休克,在过去几十年中曾经夺去过许多人的生命,但不能完全淘汰这一类的药物。随着临床实践经验的增加,这些问题可以得到非常满意的解决。再例如,干扰素或者聚乙二醇化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应用非常广泛,但是用药后乙肝患者基本是百分之百出现发热和白细胞数降低。那么干扰素就不能使用了吗?不是这样的。20多年来,干扰素还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治疗药物,关键是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正确判断、及时处理。
面对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 临床医师应如何做?
作为临床医生,作为优秀的临床医生,对每一例患者,做出每一个决定,都应该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感觉。为患者做出的每一个决定,在带来疗效的同时,都有可能带来潜在的不利的影响。
因此,我们一辈子都应该有这样的感觉,谨慎为患者作出每一个处理决定。临床医生不仅要把各种治疗措施和药物能够发挥的疗效解释清楚,而且要把潜在的风险介绍给患者,把药物不良反应的种类、频度、程度、识别和处理方法都要细心告诉患者,只有这样才会达到最好的境界。既然不存在“绝对安全”的药物,我们的临床医生就越要细致耐心。
专家简介:
成军,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地坛医院副院长、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卫生系统传染病学科领军人才,兼任国际感染病学会(ISID)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总编辑、《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总编辑、《实用肝脏病杂志》总编辑、《医学参考报?感染病学频道》主编、《中华传染病杂志》副总编辑。
从事传染病临床医疗和基础研究工作20余年。目前主要从事传染病,特别是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医疗工作以及传染病相关的基因克隆化、基因治疗与基因疫苗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及综述800余篇。专业特长是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抗病毒治疗及病毒性肝炎发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基础研究。
- 2009.11.23
- 2010.01.28
- 2010.01.26
- 2010.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