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生命换来的经验
尽管有关替比夫定可能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疑云重重,但多位肝病专家认为,这并不意味着替比夫定和拉米夫定的安全性存在问题。国家药监局的新闻发言人颜江瑛也称,横纹肌溶解的不良反应在临床上还是非常罕见的,如能尽早发现进行治疗,预后还是很好的。只有处理不及时,才会发展到横纹肌溶解的地步。
蔡东告诉《南都周刊》记者,拉米夫定是一种既能治疗艾滋病,又能治疗乙肝的药物。国内外医学文献显示,拉米夫定在治疗乙肝过程中,只有3例发生肌病和横纹肌溶解症和3例肾损害的报道,长期使用是非常安全的。而替比夫定是一种治疗乙型肝炎很有效的药物,被美国FDA批准为妊娠期间安全程度的B类药物,治疗4年肌肉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4%,其中确诊为肌病者仅0.9%,而横纹肌溶解实属罕见。
蔡东曾参加替比夫定上市前的临床试验,她向本刊记者证实,在临床试验中并没有出现横纹肌溶解的病例。但医生们发现,服用替比夫定的比服用拉米夫定的病人更容易出现血清肌酸激酶(CK)的升高,而这种酶的升高可能与肌肉损伤有关。但上市后,由于在中国的广泛应用,尤其是联合用药的患者增加,与替比夫定有关的肌病发生会有所增加,甚至导致横纹肌溶解症发生。
但参与临床实验的医生毕竟是少数,多数临床医生了解药物不良反应的途径,还是制药企业和国家药监局的网站上公开发布的信息。SFDA给《南都周刊》的回复称,广大医务人员及公众如需了解药物不良反应的详细信息,可以登录国家药监局的网站查询。
国内最大的乙肝患者论坛“肝胆相照”上,多名曾服用或正服用替比夫定的乙肝患者称,并没有得到来自医生有关药物不良反应的提醒,大多是通过说明书和上网,了解到替比夫定的不良反应信息的。而在沈阳,出于替比夫定安全性不了解,一些患者做出殴打医生等过激行为。
“它抗病毒比拉米夫定要强,价格又不如恩地卡韦贵,所以上市后许多医生愿意用这个药,现在药监局一通报,又一下不敢用这个药”。在蔡晧东看来,在医生这个层面,对替比夫定的用药多少有一些混乱。而乙肝患者完全没有必要因为药监局的通报过于担心,更不要盲目停药,随便换药,这个药基本上还是安全的,给患者带来的好处也明显高于那些少见甚至罕见不良反应的风险。
在北京302医院,服用替比夫定或服用会引起CK升高药物的,一般建议患者两个月查一次CK值。这家医院的刘士敬医生说,大医院可以有这个条件,但小医院根本没有这个条件。而且,一些大医院即使有条件,也没有相应的要求或制度。
李力立就没有被主治医生告知服用替比夫定后应该定期随访监测,在他服药后长达10个多月的时间内,从未检查过CK值。而他就诊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卫生部首批三级甲等医院之一,也是安徽省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教学医院。
前述浙江的两例死亡病例出现后,医院和地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也发表论文进行了反思。其中,金华那位19岁患者相继使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三种抗乙肝病毒药物,却未对CK升高等不良反应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测,最终导致横纹肌溶解症发生。宁波那位25岁患者服用替比夫定前,“医院未进行CK复查,也未考虑到患者原有肌病,用药期间未进行CK监测和肌肉症状的随访,从而导致患者横纹肌溶解的发生”。
实际上,在替比夫定上市前的临床试验中,虽然没有关于横纹肌溶解的病例报告,但2007年已经有公开发表的英文论文指出,临床研究显示,替比夫定引起肌肉症状的发生率为2.35%。替比夫定上市前后,也有多位国内外专家提醒,使用替比夫定的患者要注意监测CK水平及肌肉症状,出现肌病时立即停用替比夫定,以及其他可能导致肌病或CK升高的药物。但遗憾的是,这样的警示信息在很多医院和医生那里没有得到充分的传播和重视。
蔡晧东说,“新药相关的严重的不良反应的经验是病人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该尊重病人的生命和鲜血,(无论是药监局还是制药企业)获知不良反应信息之后,要及时告诉一线的医生,避免以后的病人付出生命的代价。”
- 2009.07.10
- 2008.05.09
- 2008.04.15
- 2007.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