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医药新闻 > 正文
一针阿瓦斯汀的后遗症
www.yongyao.net  2010-9-29 15:51:06  来源:南都周刊   责任编辑:tgf
分享到:

“事故”还是“意外”

“病理诊断:无。出院诊断:玻璃体注射后不良反应。”这笼统的一笔,是截至目前已“痊愈”的病人手上的《出院小结》所下的结论。但此次阿瓦斯汀注射给病人肌体造成的损伤,程度各有不同

市一医院宣传处刘蓉芳称,在9月6日、8日两天内接受注射的患者共116人,因产生“不良反应”而被医院收治的为61人,其中17例接受了玻璃体手术,28例进行了眼内注射。另据院方负责理赔的医务处徐医生透露,“有十几个人切除了玻璃体,损害程度较为危重,医院酌情给予了较高额度的‘补偿’。”

在记者接触的病患中,绝大多数人都表示,接受治疗后,眼睛疼、红肿的症状有所好转,眼底出血也基本得以消除,但是“看上去仍有一层白色的膜”,大多数病人的视力有明显下降。

院方的俞素琴副主任医师对此的解释是:“这是玻璃体混浊的一种症状,即便健康人也存在这样的状况。待残留眼内的注射药物被充分吸收后,症状也随之消除。”至于这个过程要多久,“短则两到四周,长到几个月也说不定”。

病人显然对这样的答复心有余悸,但徐医生给出的说法更为笃定,“其实像这种情况,即便不接受治疗,药物也会在体内自行分解。

“那接受玻璃体手术岂不是多余,被切除玻璃体的患者更是冤大了。”病人的质疑来得很直接。

周立出院后,视力大幅度下降,单眼视力从住院前的0.6下降到现在的0.06。而他的另一只眼睛在五月到七月间接受三次阿瓦斯汀注射后,视力有所恢复。

“原本我是拿自己的一只眼睛当另一只眼睛的实验品,发现见效,这才决定两眼都接受阿瓦斯汀的治疗。现在倒好,这次遇到假药,一只眼睛反而越治越坏。”尽管审慎的自我“实验”也没能避免眼睛受到意外伤害,但周立表示,“今后还是要来市一看病,医生已经说了,十月份以后会启用一种得到批准的药——乐明睛。”

这种被称为乐明睛的药物,通用名雷珠单抗,与阿瓦斯汀一样同属罗氏医药的子公司基因泰克的产品。只是前者早在2006年6月即在美国获FDA批准上市,用于眼科疾病的治疗。

据业内人士介绍,乐明睛与阿瓦斯汀的药理几乎相同,但是疗效不如后者。至于乐明睛的注射费用每次高达2000美元,40倍于阿瓦斯汀的问题则并不存在。医生告诉周立,“以后乐明睛的每次注射费用大约为360元。”

事发后,阿瓦斯汀的制造商罗氏制药努力撇开关系,其发言人坚决否认该药用于眼科治疗, “罗氏也没有意向增加阿瓦斯汀的适应症”。

早在2007年10月,罗氏制药的全资子公司基因泰克就发布声明称:公司将不再允许经销商向综合药房直接出售阿瓦斯汀。因为基因泰克发现,很多药房将阿瓦斯汀简单分包装后,出售给眼科使用。

尽管对药物的来源猜测不一,有说是一位副主任医师采购的这批药物,有说是医生由相熟的病人从国外代购药物,但一位业内人士称:“院方用药必须要经过药事委员会的通过,和主管副院长的批准,像市一医院如此长时间地使用阿瓦斯汀,不可能是一两个医生说了算,必然是上上下下都知道。”

据最新的《眼科临床指南》,对患者疗效的判断,主要依据两个标准,“一是最小限度的视力下降,二是最小限度的功能损害”,而注射引起并发症,如眼内炎的概率“在治疗后一年内为1.3%”。

在市一医院与患者于注射前签署的《知情同意书》中,也写明了“局部注射的并发症主要是出血、感染、高眼压、白内障等,导致视力不可逆丧失,并发症概率为0.1%到0.01%不等”。因此,此次阿瓦斯汀注射引发的不良后果显然远高于正常的“并发症”概率。

但是现在,不仅病理性的诊断付诸阙如,甚至之前上海市卫生局对外公布的“注射后引起的眼内炎等症状”也并未在《出院小结》中形成书面的诊断,而代之以模糊的“不良反应”和“眼内炎可能”。

待到9月14日,参加“眼科门”会诊的眼底病专家赵明威向媒体透露的最新调查结果,称没有在患者的眼睛分泌物标本中发现细菌,则让市一的医生们松了口气,以至于在与病患及其家属的交涉中,院方更愿意用“意外”一词来指称这次事件。

“我们现在只能相信卫生部尽早给出一个明确、准确的论断。”张浩和他的病友们惴惴不安,如临宣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