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招标:降低药价的新“良药”?
最近,关于年内实现北京市所有医保定点医院“同药同价”的消息成为北京医改的最新捷报。
北京市药品和医疗器械集中采购领导小组日前宣布:北京市2010年药品公开招标正式完成,共有6205个药品中标,这些药品价格整体下降16%,预计未来一年,可为在医保定点医院就诊的患者节省药费30亿元,超出了集中采购初期制定的向社会让利26亿元的目标。
主管药品招标采购工作的北京市卫生局副巡视员郭晋和说:“过去药品招标采购中间环节过多,是公众抱怨药价虚高的症结所在。因此,政府全额出资组建了统一的非营利性招标平台,进行医疗机构用药的集中采购。首次摒弃了中介招标平台,避免企业将费用‘转嫁’到药价中。”
廉价基础用药(即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最常用药品)可以直接在网上成交,不用参加公开招标,是被业内普遍认为“最人性化”的举措。
为了解决廉价基础药的短缺问题,鼓励企业的生产经营,北京市制定了《短缺药品目录》和《低价药品目录》,对低价短缺药品采取挂网采购的方式,比如对针剂1元钱以下、胶囊1角钱以下的药品生产企业就开通了网上直接报价交易的“绿色通道”,只要企业报价不高于国家最高限价,均不用竞标,直接在线接受评审专家的品质和疗效评价,通过后即可成交。
“六组合一”也被认为此次北京新医改的得意之笔。以往,北京市医疗机构按照其隶属关系,分为市属、部属、高校等6个组各自独立招标。因为各小组招标情况不同,竞争程度不同,企业的药品报价也不相同,定价很混乱。而现今,统一平台的建立就减少了重复投标的麻烦,也有利于引导企业降价。
北京市还通过全额出资组建统一的非营利性招标平台,取消中介招标平台,进行医疗机构用药的集中采购,实现了政府直接对接药企的“零距离”差价。
为了彻底挤干“水分”,北京市药品集中采购平台还采取了三重比对、两次限价的措施,以驻京部队用药中标价、药品市场(药店)售价、全国15省市医疗机构用药的中标价格为参考,共计收集了80万条药品的价格信息,与投标药品报价逐一进行比对,并制定投标报价上限和成交参考价,形成两次限价,高出限价者就要“出局”。
据郭晋和介绍,最快10月底、最迟年底前,北京市所有非营利性医院和医保定点医院,都必须按照政府公示的标价采购,并在诊疗过程中使用中标药品。
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政府搭台、药企唱戏”模式虽是降低药价的一剂“良药”,但很难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降低药价,不能只在技术层面想办法。
- 2009.12.29
- 2007.12.03
- 2007.09.24
- 2009.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