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学术科研 > 正文
2010十大医学突破解读
www.yongyao.net  2010-12-21 11:49:03  来源:扬子晚报  责任编辑:cqjm
分享到:

7、验血可诊断心脏病发作

目前,检查心血管状况的最可靠方式就是血管造影。这是一种侵入式方式,需要将一根细细的管子伸入大腿动脉血管。现在,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了23个为血白质合成指定遗传密码的基因,利用这种方式检查与心脏病有关的血管阻塞情况的准确率高达83%。这样,通过血液检测,就可以预测心脏问题。

解读:期待血检本身能够预测心脏病发作还不切实际,至少目前如此,但对于那些高危患者来说,它可以充当一个早期预警信号。也许通过改变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这些患者便可以预防心脏病发作。

南京鼓楼医院心内科主任徐标教授也认为,心脏病的诊断仅仅靠基因判断并不妥,因为人与人之间同样是具有差异性的。和某些单基因造成的疾病不同的是,心脏病是由多基因影响造成的,与人们后天的生活方式也有很大的关联。如果一个人查出先天的基因风险并不高,可能会忽视后天的保健,那他也同样可转变为心脏病的高危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自我管理,建立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对心脏病患者而言至关重要。

目前,冠状动脉造影技术是被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确诊冠心病最可靠的方法之一,称之为“金标准”。不仅如此,如果医生在造影过程中发现病人的冠状动脉存在狭窄或堵塞且病变的话,还可立即进行介入治疗,使血管重新通畅。然而,调查显示,许多患者对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不了解,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手术治疗在我国的应用仍需普及。

8、试管授精可精确测定胚胎健康状况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找到一种方法可以挑选出最强壮的晶胚,最大限度地增加受孕和成功产下小宝宝的概率。科学家通过拍摄受精后前几个小时的晶胚活动情况,可以确定一个晶胚是否能继续发育下去和存活好几天,而不是死掉。

确保得出正确结论的其他标准包括:晶胚由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所用的时间,以及它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进行这种分裂。下一步是对这种以视频录像为基础的评估进行试管授精临床试验,确定这一分析结果是否能提高成功受孕和安全生下小宝宝的概率。

解读:试管婴儿其实并不神秘,只是将精子和卵子取出体外,让它们在试管中结合,并使受精卵在符合条件的环境里生长、分裂和发育4—6天,形成胚胎。然后再将胚胎移植到子宫腔内,使它能在子宫腔内发育。

研究人员在日前出版的《自然—生物技术》期刊上报告说,通过视频时差显微技术分析人类胚胎,可以清楚地窥见到人类胚胎的发育。这一新成果有望通过选择性地将胚胎植入女性子宫,帮助再生临床医学提高体外授精胚胎的成功植入率。

南京鼓楼医院生殖中心孙海翔教授告诉记者,目前已经证实,胚胎在受精后到第一分裂的时间非常重要。但是完全用这个来预测胚胎的健康程度,还不能达到100%的准确,而且目前还没有办法能做到100%预测胚胎的健康程度。而且这需要在培养箱中放置显微镜,24小时不间断地拍摄视频来进行观测,对于在临床上来说,操作难度比较大,所以其运用于临床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9、“人造卵巢”有望解决女性不孕

科学家今年报告称,他们成功培育出人造卵巢,将来有一天可让人类卵子在体外发育成熟,这对于那些不孕不育的人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美国布朗大学科研人员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成功将患者捐赠的三个初生卵细胞,培育成与卵巢相似的三维组织结构。在实验室中,培育出来的这几种细胞可以像正常卵巢一样相互作用。研究人员甚至成功将人类卵子从最初阶段培育成发育完全的形式。

解读:人造卵巢培育成功带来的最为直接的影响是,可以帮助人工授精域的技术人员提高成功率。目前,当女性为某个人工授精治疗周期捐赠卵子时,她们提供了各种成熟和不成熟的卵子;发育越不成熟的卵子,授精变成胚胎的可能性越小。

人造卵巢或许还能帮助患有卵巢疾病的女性(这样的患者不能产生成熟的卵子),让她们利用人工授精技术拥有自己的宝宝。但专家表示,人造卵巢距离其发挥效应,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10、有效安全地培育iPS细胞

借助干细胞疗法治疗疾病仍是未来才可能实现的事情,但在将实验室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的道路上,科学家正不断取得重大进步。在培育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的过程中,波士顿儿童医院的研究人员取得重大突破,能够将这种技术安全地应用于人类患者。

解读:南京鼓楼医院生殖中心孙海翔教授说,所谓iPS细胞,叫做诱导多能干细胞。干细胞是一种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细胞,具有再生人体各种组织器官的潜在功能,医学界称为“万用细胞”。iPS细胞也称诱导多能干细胞,是将皮肤细胞等成体细胞,在体外诱导成具有多能性的干细胞。

直到现在,在使用皮肤细胞培育iPS细胞时,研究人员仍需将皮肤细胞暴露在两种病毒以及致基因环境下,而后通过“编程”使其进入类似胚胎的状态。现在,波士顿的科学家已成功利用另一种被称之为“RNA”的基因,消除因注射病毒和致癌基因造成的风险。在培育iPS细胞方面,这项技术的效率大约是其他传统方式的100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