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字:“流”
“流”乃医药流通行业众妙之门,医药商业企业都是在医药供应之“流”上钓取营养。医药商品之流日夜奔腾不息,而医药商业企业感觉不同,其原因一是主观的,“流”已改变方向,而企业还拿着钓竿站在原地;一是客观的,有霸主不让你在这里钓了。这是简单的道理,却蕴涵着无穷的玄妙。2011年医药商品之“流”的方向将发生大变化:其一,政策主导,机会不同;其二,第三方物流发展需要的能力不同;其三,信息化为主导的网上药房发展,传统流通企业机会下降;其四,公立医院药房经营权与所属权将开始转移;其五,上下游客户对服务的需求发生转变;其六,非公立医疗体系发展,诞生新市场。
第四个字:“通”
中医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2011年,医药流通行业会普遍感觉到“痛”。政府会感到“痛”,越管理矛盾越多,问题越尖锐;大企业感觉到“痛”,资源整进来不少,如何形成合力,实现“整合”效果,将要煞费苦心;中小医药流通企业“痛”,如何突破发展瓶颈,创建新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十分纠结;那些新生力量,如第三方物流、网上药房、网络信息管理技术、挺进中国市场的外资等同样感觉到“痛”,如何打开局面、建立成功的商业模式、解决成本压力令人殚精竭虑。2011年是一个转折年,从“通”到“痛”,从“痛”到“通”是一个过程,随着政策的方向逐渐清晰变通,2011年,医药流通企业将是一个由“痛”到“通”的关键期。
第五个字:“行”
行者无疆。不论遇到多少问题,只要积极寻求解决之道,必然会在某个时刻得以突破。2011年,医药流通行业“行”在转折点的前段,这个转折不可能在2011年一年完成,可能需要到2013年才能清晰并坚定方向,但早期的培育和积蓄,是未来差异的因缘所在。
2011年的“行”,对政府和企业来说,在大方向大战略正确的前提下,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将“行”的时间进行分解,“行”的目标进行分解,能够分阶段分目标地解决行业内存在的问题。
在医疗体制改革的系统中,有些问题,比如医疗保险的普及是可以通过资源配置得以解决的;但有些问题,比如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就必须优先建立竞争激励机制,没有非公立医疗系统的建立,并且达到足以与公立医院博弈的实力,是不可能取得理想中的成效的。面对医疗体制改革的目标体系,落实过程中的先后次序,是有必然的逻辑关系的,本末倒置的结果是费力不讨好。对医药流通企业来说也是如此,不能够看清大势,与时谐行,落后或盲目领先,都将自尝痛楚。因此,2011年,对医药流通行业来说,认清目标,搞清楚策略的逻辑关系,分阶段分步骤去实施,方是行者无疆的大道。
第六个字:“业”
《孙子兵法》说,“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应用到医药流通行业,说的是不论政府还是企业,所有政策、措施、战术等都是为战略目的服务的;光为了应付眼前的困难,为了应对上级一时的责难,而耗费财货,去取得那些表象上可以显示功绩的成果,赢得别人的肯定,而不能从能力上提升,同时不断巩固胜利成果,是危险的,最终什么也留不下。这种以不同的出发点,而达到的不同状态,享受或承受不同结果的过程就是“业”。
从过去的一两年来看,中国医药流通行业充满了遗憾,有能力占有资源的在发展企业能力方面工夫不足;有发展企业能力的,机会把握上缺乏创新;有创新意识的,与现实需求之间距离又比较远;唯一能够主导企业发展的共性力量几乎都是公共关系。那种可以将资源与机会整合,绵绵不绝的推动企业可以应对一切竞争而刃不见钝的发展模式却难以树立。
政府推动医疗体制改革方向是好的,各地在试点推行中,是否真的在“做业”?企业为了利润不会错,是否在赢得资源赚取利润过程中,始终不忘“做业”?2011年,不论是政府还是医药流通企业,寻找那种可以主导政策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业”的目标,将成为主流,不如此,则必将“费留”。再明白点说,就是政府务必要找到主导医疗体制改革的科学路径,而企业必须找到自身那种可以给客户带来独一不二价值的发展模式。一位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教授说:中国国有企业不产企业家。不仅如此,中国医药流通行业真正企业家诞生还需要时间,2011年为“业”而动是一种驱力。
[结语]
市场就是供求关系的场所,供求本来很简单。医药流通行业本来就不是一个行业,无非是因为“需求”有特权性,“供应”有局限性而主观划分出来的一个行业。如果特权方向发生改变,如果供应的局限性被充分突破,市场中则只有“生产者、需求者和配送者”;考虑到信息的不对称性,最多加一个“推销者”;细分不是天理,分分合合才是规律,撇开2011年不论,如今热热闹闹的医药流通行业,在未来“神马都是浮云”。因此,谈2011年医药流通行业趋势,不敢用其他的什么,只好用“医药流通行业”六个字,以空对空做个引子。
- 2011.01.19
- 2011.01.28
- 2010.12.22
- 2010.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