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用药与健康 > 用药常识 > 医药常识 > 正文
脓毒症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发布
www.yongyao.net  2011-1-12 12:12:08  来源:医学论坛网  责任编辑:tgf
分享到:

二、脓毒症的中医辨证论治

(一)脓毒症的病因病机

脓毒症的发生病因不外乎内因(正气不足)和外因(邪毒侵入)

(1)外因:外感六淫、戾气、虫兽、金刃、毒物等侵袭机体,正邪交争,耗伤正气,邪毒阻滞,正虚邪实,气机逆乱,脏腑功能失调。

(2)内因:正气虚弱,抗邪无力,正虚邪恋,邪毒阻滞,气机逆乱,脏腑功能失调。

脓毒症的发生主要责之于正气虚弱,邪毒入侵,正邪相争,入里化热,热毒炽盛,耗气伤阴;正气不足,毒邪内蕴,内陷营血,络脉气血营卫运行不畅,导致毒热、瘀血、痰浊内阻,瘀滞脉络,进而令各脏器受邪而损伤,引发本病。其基本病机是正虚毒损,毒热、瘀血、痰浊瘀滞脉络,气机逆乱,脏腑功能失调。

(二)脓毒症的中医辨证分型

脓毒症的辨证当应遵循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六经相传、卫气营血相传与脓毒症的发展相类同,六经辨证是脓毒症辨证论治的基本辨证体系,卫气营血是六经辨证的补充,然脓毒症并不是一个病,而是一个临床综合征,它可因多种疾病而引发,为了更好的指导临床,王今达教授提出了著名的“三证三法”,即把脓毒症分为三大证:(1)热证;(2)瘀证;(3)虚证。

(1)热证

①邪毒袭肺:发热,恶风 ,无汗,周身酸楚,气短乏力,喘促,口渴,咽干,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数有力,小便黄赤。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通络 以截断病势;

方药:普济消毒饮加减(黄芩、白僵蚕、马勃、牛蒡子、板蓝根、薄荷、升麻、柴胡、连翘、玄参)

②热毒炽盛:高热,大汗出,大渴饮冷,咽,头痛,喘息气粗,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降苔黄燥,脉沉数或沉伏。

治法:清热凉血、泻火解毒

方药:清瘟败毒饮合凉隔散加减(大黄、芒硝、连翘、山栀、石膏、薄荷、黄芩、桔梗、玄参、生地、丹参、竹叶、甘草)

③阳明经热: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或滑数

治法:清热生津

方药:白虎汤加减(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④热结肠腑:脘腹痞满,腹痛拒按,腹胀如鼓,按之硬,大便不通,频转失气,甚或潮热谵语,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治法:通腑泻热,保阴存津

方药:大承气汤加减(大黄 芒硝 厚朴 枳实)

⑤热入营血:气促喘憋,紫绀,发热以夜晚尤甚,喘促烦躁,往往伴有意识症状,口干,汗出,气短无力,斑疹隐隐,舌质红降,苔薄,脉细数

治法:清营解毒、益气养阴

方药:清营汤合生脉散加减(水牛角、生地、玄参、金银花、连翘、黄连、麦门冬、丹参、竹叶、西洋参、天门冬、沙参)

⑥热入心包:高热烦躁,神昏谵语,口渴唇焦,尿赤便秘,舌红苔黄垢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凉血解毒,开窍醒神

方药:清营汤合安宫牛黄丸(紫雪丹或至宝丹)加减(水牛角、生地、玄参、金银花、连翘、黄连、麦门冬、丹参、竹叶)

⑦血热动风:高热不退,烦闷燥扰,手足抽搐,发为痉厥,甚则神昏,舌质降而干,或舌焦起刺,脉弦而细数。

治法:凉肝熄风,增液舒筋

方药: 羚角钩藤汤(羚羊角、霜桑叶、川贝、生地、 钩藤、菊花、茯神木、白芍、生甘草、淡竹茹)

⑧热盛迫血:昏狂谵语,斑色紫黑,善忘如狂,胸中烦痛,自觉腹满,吐血、衄血、溲血、大便色黑易解,舌降起刺。

法: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减(犀角、生地、芍药、丹皮)

(2)瘀证

①瘀毒内阻:高热,或神昏,疼痛状如针刺刀割,痛处固定不移,常在夜间加重,肿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沉迟或沉玄。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红花、 当归、 生地、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

②邪毒内蕴、败血损络:神昏谵语,神志障碍或淡漠;胸闷喘促,心胸刺痛,咳嗽气逆;腹痛,胁肋胀痛,泄泻或黄疸;小便短赤,涩痛不畅甚或癃闭;皮肤四肢淤紫、表浅静脉萎陷,发热或有红斑结节;肢体麻木,疼痛,活动不利,甚则瘫痪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益气养阴,通阳活络

方药:黄芪、当归、麦冬、丹参、西洋参、银花、连翘、桃仁、红花、川芎、赤芍、生地

(3)虚证

①气阴耗竭(邪盛亡阴):呼吸气促,身热骤降,烦躁不宁,颧红,汗出,口干不欲饮,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

治法:生脉养阴,益气固脱

方药:生脉散或独参汤(“生脉注射液”或“参脉注射液”)

②阳气暴脱(邪盛亡阳):喘急,神昏,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舌淡苔白,脉微欲绝

治法:回阳救逆

方药:参附汤(“参附注射液”)

③脏腑虚衰,阴阳俱虚:脓毒症后期出现动则乏力短,腰膝酸软,肢体畏冷,脉虚细无力

治法:补阳益阴,阴阳双补

方药:十全大补汤加减(人参、黄芪、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山药、麦冬、茯苓、白术、附子、甘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