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年人均输液8瓶,被质疑输液泛滥 □滥用药物仍很普遍,耐药性问题突出
“现在打个吊瓶不容易,像赶集,一大早就要去占位置!”近日,带着儿子到广州市儿童医院输液治疗的黄颖急得团团转。
在冷空气的不断补充下,广东也进入了感冒和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感冒、发烧、打吊瓶,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不管是哪个医院,都进入了输液高峰期。输液室竟成了病人家属争抢的地方。
记者走访调查发现,除感冒高峰患者增多等原因外,一些医生乱开吊瓶赚钱,病人依赖用吊瓶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根据统计,2009年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输了8瓶液,远远高于国际上2.5至3.3瓶的水平。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这是一个医学常识,为什么如今却变为输液泛滥?
输液室挂满吊瓶
广州某三甲医院输液室一直处于满座状态,一个个“树丫”挂着透明袋子,整个输液室就像“吊瓶森林”
“孩子发烧3天,退了又起。”黄颖告诉记者,8岁的儿子上周末到广州市儿童医院就诊,刚开始医生开的是口服退烧药,但后来不管用,就开了抗生素、维生素输液消炎。这周连续两天早上8点钟到医院输液,大厅里坐满了人,根本找不到一个空位。
记者看到,不少家长因为找不到座位,有的夫妇合作,妈妈抱着孩子,爸爸举着吊瓶,就在大厅里走了一圈又一圈;有的只能单兵作战,一边背着孩子,一边用手举着吊瓶。
“急诊室一天大概有三四百人次输液,估计占总接诊量七成以上。”在某三甲医院输液室内,记者看到40多张椅子从早上9点钟到下午4点钟一直都处于满座状态,一个个“树丫”上挂着透明袋子,整个输液室就像“吊瓶森林”。该急诊科护士透露,在平均每百个病号里,约有八九十个是通过输液来退烧。
昨天中午,记者在中山一院看到,虽然是午休时间,但一楼急诊科内仍然有20多位病人在打点滴,该输液室上座率也达到了九成,其中多数为老年人。
一旁的陈女士因为病毒性感冒引起发热前来医治,“太多人打吊针了,我等到中午才有位置坐。”
每人每年输液8瓶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这是一个基本的医学常识,但输液为何泛滥?不少病人对其存在依赖心理
元旦前夕,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透露的最新数据佐证了“吊瓶森林”的现实景象。
根据该数据,2009年一年,中国医疗输液用了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每年输了8瓶液,远远高于国际上2.5至3.3瓶的水平。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这是一个医学常识,为什么如今却变为输液泛滥?
记者发现,不少病人对输液存在依赖心理。
“我们小时候也不打吊针,就是吃药或者打屁股针,但现在要上班,想好得快,所以还是来打吊针比较好。”一位在家发热自量体温为38.7℃的白领昨天一大早就去了华侨医院要求吊针。
“只有输液才能见效,才好得快,这是病人对输液最大的误区。”暨南大学医学院临床药理学一位专家感叹,“比如流感是个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你即使输液它也是需要三到五天才能好。”
除了迷信输液外,记者还发现一些患儿的家长担心肌肉注射会阻碍孩子骨骼成长而直接选择输液。
- 2011.01.14
- 2011.01.15
- 2011.01.18
- 201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