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在慢性乙肝治疗上存在着部分患者疗效不理想、甚至出现耐药性等问题。在26日举行的“新策略、新希望——2011乙肝微论坛”上,有关专家指出,坚持定期到医院随访复查是克服上述问题、不断优化慢性乙肝治疗的关键。
众所周知,治疗慢性乙肝关键在于抗病毒。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慢性乙肝抗病毒药包括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两大类,从传统的拉米夫定到最新的替比夫定,从普通干扰素到聚乙二醇干扰素,种类繁多,治疗重点各不相同。
“并不是每一种药物都能给某一位患者带来理想的疗效,选择适合的药物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是患者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据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院长任红介绍,2010年底出台的《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突出强调上述“优化治疗”理念,成为这一新版指南的最大亮点之一。
那么如何做到“优化治疗”呢?据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感染科主任万谟彬介绍,乙肝患者在治疗24周时,应前往医院进行一次复查。如果复查发现患者乙肝病毒DNA已检测不到,可预测患者远期疗效好,应坚持原治疗方案;如果乙肝病毒DNA仍可检测到,则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在和乙肝病毒斗争过程中,抗病毒药物是否有效、是否安全都要随时监测,随时调整治疗方案。这样不仅有助于疗效最大化,也能大大降低耐药事件的发生,对于患者来说,既缩短了疗程,也降低了费用。”万谟彬说。
优化治疗要求患者必须坚持定期到医院随访复查。但由于缺乏正确的乙肝防治常识,再加上社会歧视等问题,目前我国乙肝患者普遍对随访复查不够重视。
据论坛主办方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杨希忠介绍,针对这一问题,从2007年开始,他们与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联合开展了“希望家园”项目,通过开设健康讲堂、发放教育材料等向公众普及乙肝防治常识,通过发送短信提醒乙肝患者定期随访。截至目前,该项目已为超过10万名乙肝患者提供了服务。
- 2010.12.31
- 2010.12.31
- 2010.12.31
- 201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