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医药新闻 > 正文
老药降价死真相调查:已经或将要被高价药取代
www.yongyao.net  2011-5-16 22:08:59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责任编辑:candyxie
分享到:

“社会上关于药品‘降价死’的说法不成立。”3月中旬,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医药处副处长朱德政对《望东方周刊》说,“很少或几乎没有是由于我们定价比成本还低的情况。”

这是国家发改委首次公开否定业内外延续多年的药品“降价死”说法。朱德政的论据是中国价格协会和北京大学医药管理国际研究中心,对2002年~2007年社会反馈药品政策性降价之后出现280多个短缺药品进行的调查。

“降价死”经得起推敲吗?国家发改委多批次降价,公众却感受到药品“降价”沦为“空降”,这是不是一种幻象?

国家发改委委托调查的突破与遗憾

本刊记者最终检索到介绍该项调研较详细内情的论文——《我国短缺药品现状调查分析》,发布在2010年第9期《中国药房》杂志上,作者是北京大学医药管理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史录文和中国价格协会副秘书长赵振东。

史录文向《瞭望东方周刊》证实,这篇论文正是在国家发改委委托调研项目基础上完成的,“这项调研的确是受国家发改委委托,为解决我国短缺药品问题提供参考。”

这是“迄今为止国内进行过的最大规模的一次短缺药品价格调查”,通过检索41家媒体的报道和对114家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问卷调研,共计得到284种短缺药品。

经过对国内3家大型药品流通企业实地调查之后,调查组发现“284种短缺药品中,只有40种是3家流通企业均未经销的品种,占总品种数的14%。”

史录文说:“经过对这些短缺药品逐个再分析之后,发现真正短缺的只有20多种。”

调查最终的主要结论将药品短缺与政策性降价画清了界限:40种供应不足的药品与我国的药品价格没有直接联系,我国短缺药品的生产供应基本正常。

不过,调查对象是“短缺药品”,这与公众所称“降价死”经典药品本意并不完全一致。如果廉价经典老药被各种“变脸药”取代,同一化学通用名的高价药仍然有很多,这种情况是否属于“短缺”?

“在最开始调研的时候,我就感到犯难——‘何为廉价?’并没有科学的界定,‘降价死’‘廉价药’等表述都是老百姓的主观体验,并不是严谨的药学研究范畴的用语。

后来我们就转而定位研究‘短缺药品’。”史录文说,“短缺包含很多种情况,比如由于突发自然灾害导致药品不够用,也是一种短缺。”

史录文强调,调研是基于2002年——2007年这个特定时间段的,其他年份的情况则不好评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