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北京市的血液库存只相当于理想标准的四成。昨天,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表示,本市正通过建立应急献血者队伍、超低温冷冻库延长血液保质期、增加固定献血点、鼓励家属亲朋间“互助献血”等方式,解决街头采血“看天吃饭”的老问题。同时,北京市还将与周边省份建立联动调血机制,以缓解血荒。
举措1
建省际联动调血机制
市红十字血液中心表示,本市将与周边省份建立长效省际联动调血机制。一旦北京需要大量用血时,将向兄弟省市请求支援。据了解,本市曾开通省际联动调血通道,也有过跨省调血经历。为保障奥运会期间的用血需求,2008年,北京与河北、山西等省建立省际血液保障联动机制;汶川地震发生后,北京按照国家的安排,第二天就组织了6000袋血送往灾区。
举措2
建立应急献血者队伍
目前本市的应急献血者队伍已经达到10万人,但这一人群的献血率只有5%,在未来两年,这一献血率将达到15%。届时,这支队伍将每年为北京贡献25000单位的血液。
同时,本市已在今年6月启动“献血预备役”的招募,当用血紧张时,血液中心会发短信给预备役人员,呼吁其预约献血。近一周时间就招募了1182名预备役。据介绍,预备役人群保持在5000到6000人是比较理想的数字。针对目前出现血荒,血液中心已通过爱心献血短信平台群发短信,呼吁有过献血经历者及爱心人士踊跃献血。
举措3
街头采血点重新布局
与此同时,北京将重新规划布局流动献血点,对一些采血量大的流动献血点,会考虑将其改造为像西单献血小屋一样环境舒适、设备齐全的固定献血点。
今年市卫生部门将在全市增加6个街头采血小屋,包括五道口、圆明园等6处人流密集地段近期均将增设与西单献血小屋一样的配置。此外,血液中心还适时延长了采血时间,原来街头采血时间为早9点到晚6点,现在主要采血点延长到晚8点。
- 2011.01.03
- 2011.01.01
- 2011.01.01
- 2011.0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