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在持续创新中升级
装备是产业的基础,装备的好坏直接关乎到产品的质量。作为中药现代化的领军企业,天士力深知这样的道理。20年来,他们不断创新,生产装备换了一代又一代。从最初的引进消化再创新,到如今的通过自主创新、引领中药生产设备新潮流,天士力的装备在持续创新中不断升级。透过天士力滴丸机的不断升级,人们可以看到一个不断创新的成功案例——
第四代滴丸机是天士力2001年自主开发成功的一套全自动化的滴丸生产设备。那时国内外没有现成的全自动滴丸生产设备,而天士力复方丹参滴丸的市场销量却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是增添原有设备满足生产需要?还是对滴丸机进行一次大胆的创新?天士力选择了后者。闫希军说:我们要保持行业的领先地位,在关键设备上必须立足自主创新。
天士力技术装备部的老部长杨德燕是第四代滴丸机研制的领头人。1993年他就来到了天士力,至今已经有20多年,亲身经历了天士力无数次技术装备更新升级,并亲自主持了多个技术装备的研制和开发。第四代滴丸机的研制是他众多设备研制开发最为得意的一件事。为此2001年他领导的科研团队获得了天士力科技大奖400万元。
第四代复方丹参滴丸机的研制过程是艰辛的。杨德燕说,有两件事他印象十分深刻:一次设备组装好了,但就是滴丸出不来,看图纸、查故障就是找不到原因,为此困扰了他们许多天。后来发现滴丸过程中产生了静电,由于静电的作用滴丸落不下来。为此他们又增添了消除静电的装置,解决了这个问题。另一件事是:滴丸过程中会产生许多碎粒,碎粒和整粒混在一起无法分开。后来他们通过技术方法创新,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杨德燕说,技术装备的开发具有很大的挑战性。面对挑战,就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只有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不断前进。
回想天士力的发展,杨德燕说,天士力的产业规模发展很快,从当初的几千万到如今的200多亿。为满足这样的产业需求,闫希军多次要求我们,采用最先进的技术、不断创新。用一流的技术装备生产一流的产品。复方丹参滴丸是天士力的拳头产品,产值从最初的几千万到几个亿,再到如今的近30个亿。目前能够达到这样产业规模的中药产品几乎没有,为此在生产设备上必须立足自主创新。
如果说十年前,天士力自主研制的第四代滴丸机在国内首屈一指,那么十年后的今天,他们推出的第五代滴丸机则令国人骄傲。第五代滴丸机是当今世界上滴丸剂型最先进的唯一的高速滴丸剂的系统设备,是天士力人依靠自己的力量自主开发成功的。其滴速达到了150滴/秒,较目前普遍达到的1滴/秒的滴速,提高了 150倍,与此同时,这套设备还大大减少了滴丸生产中使用的辅料,提高了滴丸剂型的载药量,实现了滴丸微粒化。2013年天士力将他们的980万元科技大奖给了这个科研团队。
孙小兵是第五代滴丸机研发团队负责人。提起第五代滴丸机的研制过程,孙小兵说,起初他们是看到一篇有关核材料成型技术的报道。从这篇报道他们得到启发,认为这项技术有可能在天士力的滴丸设备改造中发挥作用。为此他们在内部设立了一个课题,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了一些实验,准备作为一项技术储备,待日后派上用场。也就在这时,闫希军找到他说,“根据美国人的吃药习惯,最好将滴丸做成微粒装进胶囊中,与此同时还要考虑,颗粒做小的同时辅料的残留不能增加还要减少”。面对新的要求,孙小兵想,要达到这样的要求,传统的滴丸方法肯定不行。他想起了正在进行的那个内部课题,随后向闫希军做了汇报。闫希军听后非常高兴,当即向他们提出,按照这样的思路尽快研制出一套设备,实现这样的目标。
面对新的任务,孙小兵起初心里并没有底,用在核材料上的成型技术能行吗?滴速如何?如何进行冷凝?怎样减少辅料?一系列技术问题在孙小兵脑海中来回盘旋。
一次次论证,一次次设计,一次次试验,他们采用核成型技术解决了滴丸微粒化问题。如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让滴丸冷凝?他们利用了特殊的技术和方法,解决了这一问题。一个个超越传统滴丸机原理的大胆试验在第五代滴丸机研制中得到验证。从技术方法到技术路线,再到工艺参数,孙小兵带领他的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彻底颠覆了传统滴丸机的工作原理,实现了滴丸机的一次革命。目前,第五代滴丸机已经成功地运用到复方丹参滴丸的国际化项目及生产过程中,实现了滴丸微粒化和基本无辅料残留的要求。
如今,孙小兵成为了天士力控股集团总工程师。他说:根据生产需要不断进行技术装备升级更新,在天士力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几年来天士力通过他们研制和开发的技术装备费用就高达30亿元。
揭开中药的奥秘
我国的中药博大精深,沉积了先祖几千年的经验和智慧,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和繁衍,立下了不朽的功勋。随着现代科技迅速发展,如何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挖掘这一宝库?怎样从整体水平上解读中药的奥秘?又当如何从中进行新药创制?以张伯礼院士为首的科学家们提出了组分中药这一概念,并将其视为新药创制的一条路径,并希望依此实现中药与国际的对接。
在复方丹参滴丸闯关FDA进程中,闫希军也深深地体会到组分中药这一思路的可行性和重要性。他要率先行动,做组分中药研发的先行者。他果敢地提出通过产学研结合建立组分中药库,从分子水平上弄清中药材的有效组分,建立相应的数字化系统和模型,为现代中药的创制做些基础性的工作。没有钱天士力拿,没有存放的场地和设备天士力出。他组织人力物力与大学、科研单位合作,开始筹建世界第一个中药组分库。
组分中药一改传统中药的研制方法,其将中药的研究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组分中药的研究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其要经过一系列现代科技手段分离提纯出药材的有效组分,并确定出有效组分的分子构成,然后通过对组分的药效学研究,确定出各个组分药物的功效。根据不同功效,对药物组分进行科学的配伍,进而创制出更加有效的新药。这是一个全新的思路,有人将其比作中药创制中的一场革命。然而要真正实现这样的构想,还要从建设最基础的组分中药库开始。2008年,天士力与天津中医药大学和浙江大学合作,率先组建了国内首家以中药数字化分析及中药配伍组分研究为特色的研究机构和数字化组分中药库,立足通过科技创新,建设一个以组分中药为主导的组分中药产业化开发技术平台和先进制造平台。
通过产学研合作,天士力与天津中医药大学和浙江大学开始了组分中药库建设中的基础工作。他们将一味味中药材的有效组分进行提取分析,并按规范的要求,整理入库,建起了世界第一个组分中药库数据系统。在天士力研究院您可以看到一排排冰柜中整齐存放着从不同药材中提取出来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作为有效组分的单体,通过编号,可以随时查询到其分子结构以及药理信息等。300多种中药材及其提取物、1万余种组分正在源源不断送入组分中药库中,100余种体外活性筛选模型以及组分中药设计和优化软件相继研究成功。组分中药创制正在这里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闫希军说,传统的中药是“以药材饮片配药”,而现代中药是以有效组分筛选与配伍来研究药物。组分中药库的建立,可以让人们从传统优秀中药配方中,明确中药里的有效组分,建立质量标准,完善质量体系,达到去粗存精、规范生产的目的。有了组分中药库,可以让人们在中医辨证施治理论的指导下,利用有效组分开发创新药物。
在闫希军看来,组分中药是在传承传统中药基础上的一大创新,其药效物质和作用机理相对清楚,具有“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药物特征,同时还保留了中药方剂的复方、配伍、多途径、多靶点、多效应整合调控作用模式等特点。这在天士力现代中药开发中已经显现出了其巨大的魅力。利用好组分中药这一有效的方法能够真正振兴民族医药产业,让现代中药造福全人类。
在闫希军的领导下,天士力组分中药研发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他们正在探索一条与国际接轨的中药新药创制道路。
持续不断的创新,持续不断的投入,天士力让复方丹参这一传统方剂,经历了从工艺创新到现代中药,再到组分中药的华丽转身。在保留中药优秀特性的基础上,天士力对传统中药进行了一场脱胎换骨的革命。天士力用自己的行动告知人们,科技是引领中药产业革命的动力,依靠科技一定能够实现中药成为世界级大药的梦想。
- 2010.07.19
- 2008.05.22
- 2009.02.11
- 2008.05.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