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顾昕表示,不论关于医疗服务体系的改革方向如何有分歧,但是“补需方”的思路已经成为现行的政策和制度了。政府财政将从2008年起,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最低参保补贴水平,从每人40元一下子增加到80元。可以预期,随着“补需方”力度的加强,医疗保障体系会逐渐完善,医疗体制改革有可能将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至于医疗服务体系如何改革,顾昕认为,市场化是没有关系的。有了医保机构来进行团购,就有可能引导医疗机构在竞争的环境中改善服务的质量。至于那些竞争不可能充分的地区,例如农村地区,尤其是山区和边远地区,政府当然不仅有必要“补供方”,而且有必要“养供方”。
但是,在大中城市、在沿海发达地区,凡是社会资本愿意而且有可能进入的地区,政府完全没有必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来“养供方”。如果政府认为某些服务有必要由财政来埋单,那么完全可以通过服务购买的机制找到合适的服务提供者。政府出钱,把“供方”养起来,也就是养人建机构,这种做法已经搞了五十多年了,基本不成功。“我们有很多政府养起来的事业单位,正在酝酿着改革呢?为什么‘养供方’的思路却能在医疗服务领域盛行呢?”顾昕对此表示不解。
顾昕专访篇
看病难难获解决
对于普通人而言,有关新医改的内容或许不是他们最关心的。
或许,最能引起读者共鸣的是:新医改究竟能否解决时下“看病难、看病贵”的根本问题?当普通人遭遇突如其来的大病时,新医改能否提供抵御风险的办法?对此,记者对顾昕作了电话采访。
青年周末:去过医院的人都会经历挂号排长队、手续繁复、医生态度不好等种种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顾昕:医疗服务的供给不足,医院缺乏竞争。
青年周末:新医改有望解决这个问题吗?
顾昕:现在看起来,还没有。因为现在关于新医改的改革重点不在这里。
青年周末:在哪里?
顾昕:现在,有的人压根就没钱看病。怎么能让他们看得起病。国家就得想辙了。
青年周末:那现在想出了一个什么样的辙?
顾昕:有一个辙,也是普通老百姓很喜欢的一个辙,就是看小病免费。大家到公立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去看小病,医疗服务费用(例如挂号费、检查费之类)极其便宜;药品实行零差价,也便宜。
青年周末:这个辙落实到具体政策上是怎样一种表述?
顾昕:“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这听起来不错。但是,想不要钱,接下来会发生一些事。假定你吃饭不要钱,那开餐馆的人挣不到钱,餐馆就少了,或者餐馆里提供的食物品种就少了。接下来,也不会有人来投资建餐馆了。再接下来,就短缺了,大家还是没有餐馆吃。搞低价,甚至免费,一定会带来短缺,到头来大家看“基本的”病,还是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