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权拍卖到重新归公,从一卖了之到巨资收回,余杭的卫生院改制回到了原点。业界人士认为,这样的变化固然折射出政府对公共卫生的态度,发生了从“甩包袱”到“买服务”的转变,但一卖一买的背后却意味深长。
众所周知,9月30日,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宣布,该区原有的29家民营股份制卫生院,除一家转型为民营医疗机构外,其余28家卫生院全部由政府财政斥资收回。而7年前,余杭区的29位个人及其股东通过竟拍,以7500万元的总价卖断了这29所卫生院的所有权。此次回购,余杭区政府斥资近3亿元。
“服务态度不错,收费也很公道,还是公家办的医院让人放心。”10月30日,在余杭区径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陪同妻子看病的村民沈方卫告诉记者。
新建的径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地面积12亩,建筑面积6660余平方米,宽畅明亮的就诊大厅、良好的硬件,足可以与普通的县医院媲美。几个月之前,它还是一家民营医院。
41岁的褚洪连是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任。2002年股份制改革之前,褚洪连就是径山卫生院的院长,改制后,他控股51%,成为这家医院的董事长。
褚洪连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政府给乡镇医院的拨款越来越少,乡镇医院普遍经营困难,有的甚至负债累累。2003年,在余杭区政府的推动下,径山卫生院进行了股份制改革,“当时医院负债96万元,自己硬着头皮竞标。”最终,他和7个股东一共投入300万元,买下了当时的径山卫生院。
实行股份制几年,乡镇卫生院并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
在2003年,包括径山卫生院在内的余杭29个乡镇卫生院全部进行了股份制的改造。通过拍卖,29家乡镇卫生院以总价72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了个人。
“当时政府投入不足,基层卫生院普遍亏损,连生存都成了问题。”余杭市卫生局局长黄国林说,当时,余杭所有卫生院的收入加起来也只有几千万元,至少70%的卫生院面临亏损,大多数亏损额度在30%以上。
“一方面想减轻包袱,另一方面也想盘活资源。”黄国林说,与全国许多地方一样,余杭决定引进市场化机制,对卫生院实行股份制改造。
按余杭当时的文件,卫生院股份制改革后,其机构的事业性质不变,经费补助仅限于公共卫生项目补助,实行以区镇乡(街道)共管、以区为主的管理体制,宏观上政府主导公共卫生,微观上股东参与内部管理。黄国林认为,这一做法,在当时有其合理性。
据了解,改制以后,余杭大约1/3的卫生院实现了盈余,1/3持平,但还有1/3的位于相对偏远、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的卫生院仍然亏损。
“改制之后,因为医院基础比较好,又有一定的区位优势,每年大约有200万元门诊收入。”褚洪连称,改制确实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因为要赢利,服务态度肯定不差。”
“运行几年后,改制在为乡镇基层卫生院的生存带来了一线转机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了许多问题。”黄国林说。
据了解,为降低成本,股东们普遍不愿再投入。因为投入不足,不少卫生院设施陈旧、医疗器械落后、医疗用房紧张、就诊环境较差。
余杭区卫生局的一份调查显示:到新一轮改革前,全区8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用房未达到相关的规定标准。
在胡文龙眼里,股份制改革后的几年间,乡镇卫生院并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有的甚至萎缩,而农民也多选择去县医院或直接去杭州市区的医院看病。
胡文龙原来是百丈镇卫生院第二大股东、检验科的骨干。他告诉记者,实行股份制期间,股东们总共才投入40多万元。由于医院投入有限,设备陈旧,只能做最简单的化验项目,农民也不愿再来。其中,肝功能化验一个月才做一个,血常规两天做一个。“当时,我甚至觉得检验科可以关门了。”胡文龙说。
吸引人才成了这些民营卫生院领导的另一难题。据了解,实行股份制的7年间,百丈卫生院总共才招了两个人,一名医生、一名护士;黄湖卫生院只招了1人。其他的卫生院也大体相似。此次回归公益前,勾庄卫生院有员工50多人,但外聘临时工几乎占了一半。
“为吸纳人才,医院也作过努力。”一位医院负责人说,但工资给高了医院承担不起,给少了没人来,职工也感到缺少保障。一位当地村民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以前很多乡镇卫生院可以做的检查和小手术,现在都不做了。如今交通方便了,去城里的大医院也很方便,基层卫生院的劣势愈发凸显。药品贵、门诊均次费用偏高等问题,跟随而来。
余杭卫生局有关人士说,将民营医院放在体制相对僵化的公办医院中,原希望能以灵活的机制起到激活医疗市场的作用,但没想到,几年下来,大环境变了。
- 2011.01.04
- 2011.01.04
- 2011.01.04
- 201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