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推进基药制度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已一年,是医改中的一项新的制度,截至目前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其中,突出的问题是财政补偿的机制不健全,补偿的办法不完善,资金到位不及时。
王宁生委员就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进、实施方面提了两个问题——"有关部门对全面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减轻群众医药负担所需的财政支出有否具体的匡算、有否进一步的配套措施和解决这些问题的长效机制?"、"关于307种基本药物不够用的问题如何解决?"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朱之鑫回答说,基本药物制度是去年8月份开始实施的,到现在全国有50%以上的政府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它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实行零差率销售。
"据我们初步统计,基本药物的价格大约下降了30%。"朱之鑫说。
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是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药补医机制进行彻底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收支出现了很大的缺口。
"按照卫生部2008年的统计,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加成收入是152亿,加成率是40.5%。但是从各地的实际情况来看,非常不一样,有的地方加成率还要更高一点,有的乡镇卫生院的加成率达到了167%,与最初的测算差异比较大。根据最新测算,大体需要新增的投入是200亿元左右,这里还没有考虑到基层医疗机构的债务化解和对村医的补助等情况,如果加上这两项,我觉得可能还要多一些。"朱之鑫说。
朱之鑫表示,政府补偿实际涉及到机构编制、人事制度、人员待遇水平以及机构运行等多种因素,单纯地补零差率显然是不行的,还得按照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效运行,其次要按照保障基层医务人员合理待遇的原则来进行,合理地补偿资金。
而在实际中,许多地方因为"补多少、怎么补"的问题没有达成一致,使得这项制度的实施遇到了困难。对这个问题,国务院起草了《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意见》并已公布。
中央财政以"以奖代补"的形式,支持各地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综合改革。逐步成为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助的主渠道,纳入预算管理,形成长效的机制,更好地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正常运行。
在王宁生委员关于基本药物数量、品种遴选的问题上,朱之鑫则回答说,基本药物制度设计框架上已充分考虑到了地区的差异、群众用药的习惯,允许各地合理补充部分药物。到9月底,已经有14个省(区、市)完成了药品目录的增补,增补最少的增加了31种,最多的增加了502种,普遍在200种左右。
而在品种遴选的问题上,朱之鑫则指出,实行基本药物制度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保障基层用药的安全,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过去在"以药养医"的机制下,基层医疗机构药物滥用情况严重。因此,在基本药物遴选有四条原则,就是防治必需、临床首选、剂型适宜、安全有效。
"下一步还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引导群众逐步形成一种良好的用药习惯。如果实现这个目标,可能比单纯降低群众用药负担的意义还要大。"朱之鑫说。
公立医院改革坚持"四个分开"
公立医院改革是医改的重点和难点,虽取得一定进展,但距离社会各界的期待尚有较大差距。
任茂东委员提出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他认为新医改实施已一年多,但公立医院改革"仍然停留在试点层面或者说纸上谈兵层面"。
"请国务院有关部门在下一步推动医改的过程中,对公立医院改革的思路如何、具体措施如何,能否解决当前的问题?"任茂东说。
对此,卫生部部长陈竺回应说,公立医院改革是医改中难中之难,其涉及的利益链条是相当长的,从药品生产到医疗服务方、医疗消费方,不可避免地触及到药品生产流通、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患者等不同群体的切身利益。
目前办医主体仍是政府,但公立医院的办医主体比较分散,举办和隶属关系上,不只是涉及到卫生部门,还涉及到教育、军队、国有企业等多部门。陈竺认为,公立医院在事业单位分类管理改革当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方面也需要同编办、人保等部门合作。
"公立医院改革必须是一个积极的同时又是稳妥的过程,不可能‘一刀切’,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试点先行,通过不断研究、探索和总结,最终形成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加以推广。"陈竺说。
陈竺介绍,下一步工作将从两方面推进:一是要将坚持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作为综合改革在试点城市和地区加大力度,一定要在重大的体制机制问题上取得突破。二是根据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增推力的原则,用一些有效的措施,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医改尤其是公立医院改革带来的成效。
"这些做法不是一阵风,而是要在建机制上下功夫,形成一个长效机制。"陈竺说。
- 2010.11.24
- 2010.11.25
- 2010.11.26
- 201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