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 超声核磁造影各有利弊
除了高血压和肾功能变化等临床症状可以提示肾动脉狭窄的可能外,许多病例在得病早期并没有任何症状,有时是在体检中发现有肾动脉斑块或出现了狭窄。那么都有哪些检查能帮助发现或确诊肾动脉狭窄呢?
第一,肾动脉彩超、超声检查。其方便、无创、准确,有经验的超声医生能够比较精确地判断肾脏动脉血管的狭窄程度、狭窄部位、狭窄部位的血流速度,以及肾脏的大小等。
第二, CT血管成像,即通常说的CTA。但需要使用血管造影剂,对肾脏有一定损害。因此,在CT检查前后的几个小时,要大量饮水,多排尿,有助于帮助将造影剂尽快排出体外,从而减少造影剂对肾脏的损害。
第三,核磁血管成像检查。但核磁的显影剂对肾脏有一定的损害,也应该警惕。
第四,动脉造影。此法是一种有损伤的检查,需要动脉穿刺、插管,需要在X线机的监视下完成,也需要造影剂。因此这种方法不作为初步的检查,一般只用于患者准备做球囊扩张或者放支架手术过程中。
治疗 肾动脉狭窄70%者需手术
肾脏动脉狭窄治疗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外科干预,就是采取手术或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另一类就是服用药物的保守治疗。选择哪种治疗方法应遵循三个原则:一是肾动脉狭窄程度,二是肾脏功能受影响程度,三是高血压程度。目前认为,肾动脉狭窄程度达到70%以上就需要进行外科干预治疗。否则,狭窄程度进一步加重,会导致肾功能损害,并引起严重的高血压等。如果肾动脉狭窄程度比较轻,狭窄程度不到70%,肾血流量影响不大,可以密切观察,通过服用药物来控制。
造成肾动脉狭窄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硬化,因此在治疗上也要服用一些控制动脉硬化进展的药物,比如控制血脂、抗血小板;同时要戒烟,控制高血压、高血糖等诱发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健康合理饮食,避免食入对肾脏有损害的食物或者药物等。
手术 不能微创腔内治疗者可手术
肾动脉狭窄外科治疗的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微创的血管腔内治疗,就是通常所说的肾动脉支架。放支架的目的是把狭窄的部位通过一个特殊合金的支架撑开,恢复肾脏的有效血流,实现治疗肾脏动脉狭窄的目的。这种治疗方法创伤小,但对医生技术要求高。
另一类是外科手术治疗。手术创伤较大,需要有经验的血管外科医生操作。通过直接剥除肾动脉狭窄部位的斑块,或通过血管旁路,借助人体自身的静脉或人工血管,移植到肾动脉狭窄病变的两端,一端接到主动脉上,另一端接到肾动脉上。由于肾脏位置较深,手术治疗创伤较大,通常在不适合做微创腔内治疗时才使用手术治疗。(吴巍巍整理)
链接
肾动脉支架后还需用药
肾动脉植入支架后并不是进了保险箱,还需注意许多问题:
1.继续坚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治疗动脉硬化、大动脉炎等。
2.坚持用药,除了服用治疗原发病药物以外,还要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防止支架出现再狭窄和血栓形成。
3.继续控制高血压和保护肾脏。
4.定期复查,及时了解肾脏支架的通畅情况和肾功能的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防后患。
- 2011.03.31
- 2011.07.03
- 2009.11.17
- 2009.07.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