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医药新闻 > 正文
国家医疗政策的变迁与反思
www.yongyao.net  2007-9-18 17:06:48  来源:  责任编辑:
分享到: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持续多年的战争终于结束,进入一个和平稳定的时期。新政权采取的仍然是国家医疗政策,1930年代在乡村推行的大众公共卫生运动的特征仍然被保持了下来。1951年秋,卫生署制定的县级卫生院体系被恢复和重建,1958年,中国终于实现了每个县都有一所医院的计划。在防疫技术方面,汤飞凡研究出的乙醚杀菌法,可以在简陋的条件下迅速增加了天花疫苗产量,1949年底,每天产量已经超过10万支。1961年天花被消灭,至此三大传染病的大规模流行在中国终于成为了历史。

公共卫生是政府提供给全体国民的一项重要的公共产品,是政府必须要承担的一项最基本的责任,也是一个国家迈向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在疾病尤其是大规模流行病面前,不分性别、种族、阶级、职业、地区和国家,所有的人都面临着风险,因此公共卫生普惠于全体国民,影响更及于世界。给予全体国民可承受的基本医疗保障,是公共卫生制度能否行之有效的重要条件,更是一个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而这正是国民政府公共卫生的建设目标——尽管实现的过程是如此艰难,目标是如此遥远,甚至也许有些不切实际,但却一直为此目标在努力,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而这一目标在新政权的领导下基本实现。  

四、回顾与反思  

过去,在整个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的情况下,通过一些有效的制度安排,用占GDP3%左右的卫生投入,满足了诸多社会成员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国民健康水平迅速提高,不少指标达到了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与之相比,目前中国的医疗保障体制和基层的公共卫生受到很大挑战。这些显然不是资源匮乏的问题,而是医疗改革的基本思路的问题。政府有责任提供给全体国民可以承受的基本医疗保障服务,它决不能是谋利的,尽管它有可能是“低水平”的;而市场化的中高端医疗服务则完全应该有多渠道的投资,前者是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公共产品,后者是以赢利为目的市场产品,它们完全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政府的角色不能错位,不能利用规则制定者和公共资源垄断者的优势来谋求市场化的收益,混淆这两个不同的领域——这正是中国医疗市场化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也是应该从历史中吸取的宝贵经验。

回顾中国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历史,令人感慨当年有一批享有世界级学术声誉的医学精英,他们以服务底层民众为己任,承担起为中国建设一个大众化医疗卫生体制的责任,并在卫生防疫、改善人民的健康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的业绩和人格完美地体现了社会精英的真正内涵: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对社会弱势民众的切实关怀。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