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偶尔会从电台广播或电视播映中听到或看到寻找拿错药病人的紧急启事,希望看到或听到启事后立即回医院换药,可见拿错药或吃错药问题的严重性。这种情况可以说多数发生在儿科,谁都知道小儿用药是相当不容易的事,需要十分谨慎,十分认真。小儿用药首先要确保安全。
大千世界药品林林种种多若牛毛,但并非均适合小儿应用,成人能吃的小儿未必能吃,更不用说成人药量不适儿童。选择药物当然要考虑疗效,在儿科却还得考虑能不能用的问题。为了安全起见儿科用药不得不熟悉以下问题。
一、用药与小儿生理特点 小儿不能看成是缩小了的成人,他的器官结构和功能是处在不断成长,不断成熟,不断完善的过程。与药物代谢戚戚相关的两个器官肝和肾,一司药物代谢,一司药物排出,功能均未成熟,尤其是在新生儿和婴幼儿更为突出。
肝脏微粒酶在药物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如细胞色素P-450、细胞色素C还原酶,在新生儿、婴幼儿活性很低,药物进入体内后久久不能被分解代谢,如按成人给药方式给药就很容易蓄积中毒。与药物代谢相关的另一种酶,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也低,也会影响药物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灭活。
新生儿肝酶不成熟引起药物中毒最典型不过的例子即是氯霉素引起的“灰婴综合症”。氯霉素剂量过大(超过100mg/kg)、血浓度超过50μg/ml,新生婴儿就会出现血液循环虚脱、全身缺氧发钳、肤色苍灰、四肢厥冷和反应低下,重则夭折。另一些药物像地西潘(安定)、鲁米那和木杨酸类药物,如阿司匹林等,也有蓄积危险,必须慎用。小儿肾脏功能未成熟影响药物排泄,也是用药安全性必须考虑的问题。
刚出生新生儿肾小球滤出率仅为成人的1/4,到一岁也只有3/4,肾小管吸收和分泌功能也不完善,药物排泄能力远不及成人,用药剂量、方式不妥,也比成人易发生不良反应,甚或中毒。典型例子莫过于氨基糖或类抗生素,像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和丁胺卡那霉素,也有像曾被广泛推荐的小诺霉素等,较成人更易发生耳和肾毒性。可怜的是婴幼儿发生耳聋常不能及时发现,直到长大才发现为时已晚。因此,用此类药必须十分慎重,迫不得已才用之,切莫因贪毋须皮试而随意滥用。
- 2009.11.23
- 2010.01.28
- 2010.01.26
- 2010.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