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重与血压下降成正比
第三军医大学全军高血压代谢病中心 祝之明
研究表明,大于50%的肥胖患者均合并有高血压。肥胖不仅使高血压患病率不断升高,还是冠心病、糖尿病、代谢综合征、血脂异常和外周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肥胖合并高血压导致血压难以控制,也是顽固性高血压的重要原因。
我国肥胖诊断主要依据体重指数(BMI)和腰围,如BMI≥25 kg/m2即达到肥胖;如腰围≥90cm(男性)或≥85cm(女性),则符合腹型肥胖。BMI与腰围均超标的个体,其心血管代谢风险明显增加。有研究表明,能否有效控制体重对降压治疗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减轻体重5%,可以降低血管紧张素27%,降低肾素43%;体重减轻1kg,血压可以下降1mm/Hg;体重减轻10kg,可使血压明显下降。
肥胖性高血压的治疗较复杂,主要涉及肥胖的有效控制。近年来一系列减肥药物因为副作用而相继退出市场,而通过运动及饮食控制减肥也受到不易坚持和容易反弹的限制。目前,国内外的高血压指南均无明确的肥胖性高血压的治疗建议,但研究显示,部分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类降压药、二甲双胍以及一些膳食因素(地中海饮食、辣椒素)具有减轻体重、减少腹部脂肪堆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和改善糖脂代谢异常的作用,可望成为肥胖性高血压治疗的新选择。
因此,肥胖性高血压患者不仅要控制好血压,还要注意纠正肥胖相关的代谢紊乱,这对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尤为重要。
脑卒中人群的高血压——
降压后卒中危险降四成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高血压科 孙宁玲
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可导致脑卒中,脑卒中后也可出现血压的极端变化。在我国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较心肌梗死更常见,而高血压控制不良是最重要的原因。
以下是降压防治脑卒中的关键环节:
1.从高血压逐渐降到目标血压(<140/90mmHg),并尽量使24小时血压波动幅度<15.0/8.0 mmHg。
2.急性脑卒中患者不要随意服药,需CT诊断是血栓还是出血。在有血压明显增高(>180/110)伴头痛的情况下,血压不能短时间内降得过快、过低,以免引起脑灌注不良,加重缺血的发生。所以口含心痛定降压是非常不可取的。
3.在脑卒中稳定后(两周左右)如血压仍高(>140/90mmHg),应采取降压药物治疗。目前认为有效的药物是钙离子拮抗剂、硝本地平控释片或非洛地平,或采用血管紧张素AT1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以及利尿剂等。多数患者需要联合治疗。
4.脑出血急性期者不能使用阿司匹林,而缺血性(血栓)脑中风要坚持使用阿司匹林(100mg/天),进行防血栓的治疗。
5.有过脑卒中的高血压患者要定期做颈动脉和颅内血管超声检查,以排除是否存在颈动脉斑块和狭窄;3~6个月复查血糖和血脂; 对有高血压的卒中患者除坚持服用降压药外,还应定期测血压(血压不稳定者需1~3天自测一次,稳定者可1~2周自测一次),家庭自测血压的标准应控制在135/85mmHg以下。
- 2011.01.02
- 2010.12.31
- 2011.01.05
- 2011.01.05